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大庆期末)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马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说赵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习秦事。今大王使守小官,习赵事。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观其孰胜。赵孰与秦大?”曰:“不如。”“民孰与之众?”曰:“不如。”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令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B .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C .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D .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司空马之赵”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 . “愿卿之更计”与“洗盏更酌”(《赤壁赋》)两句中的“更”字含义相同。 C . “使韩仓数之曰”与“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登泰山记》)两句中的“数”字含义不相同。 D . 约从,邀约合纵,战国时齐楚等国联合抗秦称合纵,后引申为缔结盟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空马逃往赵国后,赵王让他代理相国,正值秦国调动兵马进攻赵国,于是司空马前去劝说赵王,想让赵王放弃抵抗。 B . 司空马曾担任秦国的相国,熟悉秦国的情况,也知道赵国无法战胜秦国,于是提出了用一半国土贿赂秦国的应对策略。 C . 在赵王表示反对贿赂秦国之后,司空马提出让自己带领赵国的军队去抗击秦国,却遭到了赵王的拒绝,司空马于是离开了赵国。 D . 司空马经过平原津时,郭遗向他打听战事,司空马认为赵国很快就要灭亡,果然在武安君死后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

      ②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