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钱学森1911年出生于上海,1929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1935年,他去美国深造,在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引起美国军界、科学界极大震动。【A】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1950年,钱学森准备回国,时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的金贝尔获悉后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产党的中国。”于是,钱学森被司法部逮捕了。经过朋友们的多方努力,钱学森才被保释,但仍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直到周恩来总理指示王炳南大使与美方交涉,钱学森才于1955年回到祖国。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文本二: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B】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为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文本三:钟南山,曾经,他为了抗击非典,日夜奋战,无私奉献,让全中国人民刮目相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袭时,又是他临危不惧,甘冒风险,第一时间冲到前线。 

     【C】事前,他曾严厉警告老百姓:“千万不能去疫情重灾区,危险!”可刚一转身,他却奋不顾身去了! 

     到了那里,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争分夺秒,日夜奋战,马不停蹄,视察调研,团结战友,寻找病源。接着飞离疫情重灾区,去往北京,接受任务,来回往返。经过努力,很快找到病根儿,这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钟院士,为了人民的生命,为了百姓的安全,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找到抢救的良方,为了寻求斩魔的利剑,他跟时间赛跑,一时一刻也不得闲。困了,坐那儿闭闭眼;饿了,冲碗方便面。八十多岁的老人啊,干起活来胜过小青年!几天下来,他累瘦了脸,熬红了眼,可他精神抖擞,劲头不减,始终冲在第一线。 

    1. (1) 下列对上述三个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学森克服困难回到祖国,将一腔热血献给当时贫弱的祖国。这启示我们: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 . 文本二的最后一段与前文描述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关系不大,放在此处导致赘余,删去更合适。 C . 文本二中最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D . 文本三中写钟南山告诫老百姓不能去疫情重灾区与他转身去了疫情重灾区的行为,这里用对比手法反映了他爱护民众、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品格。
    2. (2) 文本一中钱学森和夫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文本二中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按捺不住”与“立即”这两个词分别表达了他们怎样的情感态度? 
    3. (3) 结合上面三个文本,简述【A】【B】【C】三处画线内容体现了三人哪些共同之处。你读完有什么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