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B .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C .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D .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能治其国家”与“欲治其国者”(《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
B . “由是观之”与“自是者不彰”(《老子》)两句中的“是”字含义相同。
C . “贼其君者也”与“贼爱其身,不爱人”(《墨子》)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
D . “不足以事父母”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武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虽可以称霸,但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而用道德来实行仁义却可以使天下归心,不必凭借强大国力。
B . 在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去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C . 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进而强调以“不忍人之政”来治理天下,就如“运之掌上”那样容易。
D . 孟子指出侧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侧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