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苍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金川上看梨花

    阿来

    ①去看梨花。

    ②去大金川上看梨花。

    ③海拔不断升高,春花烂漫的成都平原已在身后,面前的雪山不断升起,先是看到隐约的顶尖,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这哪里是去看梨花,而是把春天留在身后,去重新体味正在逝去的冬天。

    ④眼前是海拔三千米的峡谷景色。河岸两边是陡峭的峡壁。向阳的峡壁是草坡,是密闭的栎树林。背阴的峡壁上满坡的杉树、松树与桦树。阳光是一个美术大师,利用峡谷的岩壁、森林、河流和纵横交织的山棱线勾勒出明亮与阴影的复杂分界,把一面面山壁和整条峡谷都变成了一幅取景深远的风景画。也许是怕这样的画面过于单调,风与云彩都会来帮忙。风摇晃那些树,其实就是摇晃那些光,使之动荡,使之流淌。一朵两朵的云飘来,遮住一些光,失去光照的部分便显得沉郁,未被遮没的部分便在阳光照耀下更加高亢更加明亮。视觉可以转换为听觉。真的似乎可以在这光影摇荡间听到声音。阴影部分是一支木管乐队,低回,沉郁,却也充满细节。而那些被阳光透耀的部分简直就是高亢明亮的铜管乐队在尽情歌唱。我耳边响起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

    ⑤我们溯岷江而上,越走海拔越高,景色越来越萧瑟,完全是在离开春天。然后,在大渡河流域顺河而下,又一步步靠近了春天,进入了春天,与早晨刚刚离开的成都平原上的春天截然不同的春天。

    ⑥然后,车子从一面悬崖下的弯道上冲出去,河流猝然变宽变缓,刚才还滔滔翻滚,一冲出峡口便落下飞珠溅玉的浪头,变成了一匹安静的绿绸。大渡河是地图上的名字,在当地人口中,此河的这一段唤作金川。

    ⑦我们来到金川河谷最宽处。两岸田畴、道路、村落间所有的空隙,都站满梨树。梨花开满,如雾如烟。那些雾,那些烟,都似乎在将散未散之间。远山逶迤的山梁上昨夜又积上了新雪。春天,梨花开放时,这个地方,往往低处下的是雨,高处降的就是雪。

    ⑧现在天放晴了,高处是晶莹的新雪,低处谷地里是雨后的梨花。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不太知道是要马上散开,还是正在聚拢的白。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我们已经身陷于无比宏大的鲜花阵中了。太阳正在升起来,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那些梨花变幻出迷迷离离的光芒。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树干粗粝、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都满是一簇簇繁密的花朵。少的十朵二十朵,我数了最繁密的一枝,竟有八十多朵!再移步近观,那些花朵的细部就呈现在眼前。像蔷薇科的所有亲戚一样,梨花也是五出的瓣。此时,它们被阳光照耀着,格外地明亮耀眼,同时,也散发着格外浓烈的香气。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形成的光雾隐隐约约——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

    ⑨比起野桃花那薄如绢帛的花瓣来,梨花的瓣就丰腴多了,也滋润多了,是绸缎的质感。每一枝蕊的顶端都是一团花粉。花刚开时,花粉是红色的,两天三天后,就渐渐变成了沉着的黑色。它们在等蜂来,把它们带到另外的一朵花上,落在每一朵花最中央羞怯地低着身子的花房上。于是,奇妙的遇合发生,生命的奇迹发生。

    ⑩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

    ⑪我就这样在梨花深处,几乎忘记了身在何处。

    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岑参写得跟眼前景色一样的壮阔,但那诗到底是写唐时轮台的雪,是用梨花作比附的。古诗词中写梨花的诗句,“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都是写那小山小水小园中的,到底显得过于纤巧,与我们眼见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

    ⑬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却开出不同格调。何况树由人植,树生别境,这里雄阔的雪山大川,化育了这种接近原生状态的梨树。中国文学书写草木,尤其是散文书写,常常套用传统文化中那些托物寄情,感时伤春的熟稔路数,情景相近时,虽也确切,却了无新意。

    ⑭同一个植物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就发生不同的情态与意涵。所以,不看主客观的环境如何,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义。日本作家永井荷风在写梅花时说:“我一望见梅花,心绪就一味沉浸于测试有关日本古典文学的知识当中。梅花再妍美动人,再清香四溢,我们个性的冲动却在根深蒂固的过去的权威欺压下顿然消萎。汉诗和歌跟俳句,已经一览无余地吸干了些花的花香。”美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也说艺术创新的根底,就是培养新感受力。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的体察与认知。永井荷风也说:“我们首先须清心静虑,以天真烂漫的崭新感动,去远眺这种全新的花朵。”

    ⑮的确,如果对此种写作方式缺乏应有的警惕,那就滑入那些了无新意的套路。我看梨花,就成了“我看”梨花,而真正重要的是我看“梨花”。前一种仅仅是一种姿态。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

    ⑯观赏,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这既是在内省中升华,也是地理上的逐渐接近。看见之前是前往,是接近;发现之前是寻求。

    ⑰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发现一片土地,去看见大金川上那些众多而普遍的梨花。

    (节选自《嘉绒记》,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篇全景描写峡谷景色,要“看梨花”就无法回避峡谷的景色,因为是必经之路,并借助光影的变换,从细部描绘了峡壁、树林等迷人的景物,是“看梨花”的铺垫。 B . 本文运用视觉描写、视觉转换为听觉(通感)等手法,把峡谷中的美景比喻为木管乐队和铜管乐队,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 C . 本文描写的内容过多,使全文写景结构的比例不协调,破坏了全文写景的比例结构,用光与影的变换写景,手法繁复,以致后面写梨花的手法显得单调。 D . 本文前面“看梨花”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记叙服务的,通过描写“看梨花”时的“个体感官”之美,借助叙事表现了看事物“要有新的体察与认识”的理趣之美。
    2. (2) 分析画线句中“我看”梨花与我看“梨花”的区别。
    3. (3) 请赏析第⑧段的语言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