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安庆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湾的藕,老金的口

    杜官恩  宋红莲

    提起金湾的藕,就会令人心旌摇曳,口舌生津。

    别处的藕都是九孔以上,甚至达到十三四孔,而金湾的藕只有七孔。同样粗细的藕,孔少,就脆碰、津酥,就肉体厚、斤两多。十个人看了九个人喜欢。

    市里一个藕制品厂,历来只能收一些金湾藕的下角边料,做一些小产品。有一年,厂里派人到金湾村,找到老金,诚恳地说:“如果你能带领大家将藕卖给我们,价格随便你开。”

    老金,种了一辈子藕,远近闻名。他的藕能卖好价钱,后面会跟着一大路的人。厂里还想请他担任质量检测员,好分清藕的品质。老金说:“这不能干,这是让我和乡亲们搞对立。”儿子金柏却不以为然:“你不干,我干。”但他一直在外念书,上技校,很少下湖田劳作,分不清藕好坏,只是凭感觉“乱点鸳鸯谱”。没办法,老金只好接受了聘请。

    为此,金柏自鸣得意:“不是我,老爸还不愿干呢!”

    有了这次“胜利”,他就时刻寻思着“改造”老爸。金柏上技校时学的是挖掘机。最近,有个同学接了个大工程,打电话来:“快过来哟,咱班同学一大半都来了。”

    他有些犹豫,找老金征求意见。老金问:“签合同了吗?”金柏说:“那倒没有。只口头说了一下。”老金问:“答应了吗?”“也没有。”金柏笑了笑。他知道,老金的口是“金口”。如果签了合同,就得“一根筋”执行,哪怕是口头约定。老金说,这与诚信有关,与脸面有关。

    当年,村里的藕,都是批给外地贩子的。但路况不好,一下雨,车就进不来。老金他们只能到村口等着,“吧嗒吧嗒”抽烟。心里那个急呀,像捂着一盆粗谷壳火,冬天里额头都能沁出汗珠。

    好在不久,藕厂跟他们签了合同,这才不愁销路。其间,价格与市场上相比,今年高明年低。但大家讲诚信,合作十分愉快。

    倒是金柏他们,逐渐长大,和父辈看法大不一样了。老金到冬天才开始卖莲藕,而金柏主张七月就开始卖,卖藕梢,卖新花藕。

    老金坚决反对。金柏问老金:“现在藕梢多少钱一斤?”老金说:“十八。”“现在新花藕多少钱一斤?”“八块。”“冬天藕多少钱一斤?”“两块。”金柏说:“这还用说下去吗?”老金说:“但我们签了合同,不能改。”

    “那是个纸约。”金柏找出合同,“你看,光签个名有用?”“钉是钉,铆是铆,怎么说没用呢?”“规定了违约金吗?”“没有,但我们是亲口说的。”“说说没有用,合同可以随时销毁。”“我不相信。”“不相信,就等着看吧。”

    金柏没有说服老金,但有些年轻人却揪住这个漏洞,与厂里解除了合同。他们卖赶季节的产品,还通过网络,组织城里人下湖踏青,摘莲蓬,一时间赚得盆满钵满。

    老金他们却急坏了。他们眼里看重的,不只是钱,还有藕。藕梢抽了,莲蓬摘了,新花藕挖了,太多的人下湖,就破坏了莲藕的根系,莲藕就长不好了。

    藕厂发现“漏洞”,赶紧派人重新和“藕民”签订了合同,约定了违约金,挽救了一半的合同。纸约变成金约。合同的事,老金放下心来。冬天的藕,虽然便宜,但是生长周期圆满,量大,收入也不差。

    每年冬天,老金需要大量的“藕客”下田挖藕,都是老黄领着来。老金和往年一样提前打电话。老黄说:“今年怕是来不成了!”“为啥?是别人给的价钱高?”“看你说的,你还不了解我?”老黄和老金一样,把脸面看得很重,老金连忙道歉。老黄说:“年纪大了,挖不动了。孩子们也不让出门了。”

    老金早就想到,终究会有这一天的。不仅是他,其他“藕民”也都在发愁。“藕客”都喊今年不来了。

    老金急了:“那藕怎么办?”金柏说:“用机器挖。我记得有同学学过。”老金眼睛一亮:“有这种机器吗?快问问你同学。”“不用问,人家是农场自己用的,不出租。”“那,买一套要多少钱?”“我们买不起。二三十万呢。”老金没劲了,以为只要几万就能买到呢。

    不过,他很快想到村里的老杨、老刘、老马……有六七个“几万”凑合在一起,不就行了吗?说干就干,老金刚一提,众人的声音就像炸响的春雷:“干!我们干,我们一起干!”

    金柏主动揽下这活儿,约了几个年轻人,外出学了半个月,把挖藕机开了回来,天天在一些小田块里练习。挖藕机前面有一道双平铲,慢慢撮进稀泥里,将稀泥块托离地面。再用高压水枪,冲洗掉泥浆。不用几分钟,一铲莲藕平展展地露了出来。再用“边扫”轻轻推到一旁的豁口处,这里有三四个人在整理藕枝入筐。挖藕机旁是一辆能在泥水中行驶的机耕船,岸边公路上是装藕的大货车。这阵式,前所未有。老金他们天天来围观,议论纷纷。

    藕厂看到机器是老金他们为了完成合同,专门买来挖藕的,大笔一挥,补贴了十万元。村支书也打来电话,问:“有农机合格证吗?有的话,赶快拿来填表申请补贴。”老金感觉,好事一宗挨一宗,像约定好的,一起赶来了。

    金湾的藕,确实是金藕。老金的口,确实是金口。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对金湾的藕做了介绍,既交代了金湾的藕如何与众不同,也为下文叙述与藕相关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B . 因为儿子分不清藕的品质,也是为了让乡亲的藕都卖出好价钱,老金最终才接受了请求,担任了厂里的质量检测员。 C . 老金等人坐等贩子来收藕,“像捂着一盆粗谷壳火,冬天里额头都能沁汗珠”,形象地表现了他们内心的焦急和渴望。 D . 老金虽然担心藕客有朝一日不来,但依然坚守诚信和契约精神,坚持在冬天收藕前,提前打电话联系往年的藕客。
    2. (2) 关于文中老金和儿子金柏围绕合同的对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柏对市场变化敏锐,想把藕卖出更高价格;老金宁可赔钱也要执行合同约定。 B . 金柏虽然没有说服老金,但没有自作主张,没有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去解除合同。 C . 老金的成熟稳重与金柏的新潮活力,共同反映了新时代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 D . 围绕如何对待合同中的“漏洞”,金柏和老金父子两代人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3. (3) 金柏的思想随着他的所见所感而逐步发生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 (4) 小说以“金湾的藕,确实是金藕。老金的口,确实是金口”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