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三亚开学考)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仁人志士不懈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康有为、梁启超是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中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引进外国器物”指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哪一政治变革?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说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近代不同阶级救亡图存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