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 , 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
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节选自《墨子·鲁问》)
【注释】①三世:数代,言其多。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B . 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C . 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D . 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 “子墨子闻而止之”的“之”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之”用法相同。
B . “大家伐其小家”的“家”与《兼爱》中“大夫各爱其家”的“家”的意思不同。
C . “必将厚罚之”的“厚”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厚”的意思不同。
D . “传遗后世子孙”的“遗”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的意思相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鲁阳文君攻郑的理由“顺于天之志”,不过是替天行道的借口,实际上是诸侯掠夺财物,扩展疆域,欲图称霸的野心的体现。
B . 第二段中墨子将诸侯互相攻伐的行为和平民互相争斗的行为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说服鲁阳文君不要像平民一样目光短浅,施行不义的战争。
C . 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
D . 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
-
-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
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
(5)
墨子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本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