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安徽竞赛) 文言文阅读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荐遂良。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十五年,帝将有事太山,至洛阳,星孛于太微,犯郎位。遂良谏曰:“陛下拨乱反正,功超古初,方告成岱宗,而彗辄见,此天意有所未合。昔汉武帝行岱礼,优柔者数年,臣愚愿加详虑。”帝寤,诏罢封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汉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将立武昭仪,召长孙无忌、李眅、于志宁及遂良入。既入,帝曰:“罪莫大于绝嗣,皇后无子,今欲立昭仪,谓何?”遂良曰:“皇后本名家,奉事先帝。先帝疾,执手语臣曰:‘我儿与妇今付卿!’皇后无它过,不可废。”帝不悦,乃左迁遂良潭州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

    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曰:“遂良体国忘家,捐身徇物,铁石其心,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缅鉴无辜,稍宽非罪,以顺人情。”上谓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责之,卿何言之深也!”对曰:“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张华存而纲纪不乱。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上不纳。瑗以言不用,乞归田里,上不许。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唐纪十六)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 B . 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 C . 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 D . 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起居郎,古代官名,其职责为记录皇帝的言行,无论大事小情,善行劣迹统统记录,以备后人修史之用。 B . 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天降祥瑞或国家出现重大灾变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典。封,祭天;禅,祭地。 C . 伏愿,表愿望的敬辞,多作奏疏用语。与奏疏中常用的下对上陈述自己想法的敬辞“伏惟”有类似之处。 D . 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褚遂良擅长隶楷,得以被荐。魏征因太宗有感于无人与自己谈论书法而推荐了遂良,遂良也不负期望,在真假王羲之故帖上,为太宗排忧解难。 B . 褚遂良谨守职责,正直敢言。面对太宗所问“起居”之事,他直言相告;面对太宗准备到泰山封禅,他以汉武帝封禅犹豫数年为由才得以劝止。 C . 褚遂良坚持原则,终遭贬谪。在皇后的废立上,遂良据理力争,以皇后来自名家,又没有其它过错等为由,认为不可废,终致自己被贬到潭州。 D . 褚遂良一心为国,受人尊敬。遂良被贬之后,韩瑗为他申冤,认为遂良废寝忘家地治理国家,是皇上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这足见其被人敬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②汉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