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上·南宁月考) 阅读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群急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瓣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告子上(节选)

    【乙】告子曰:“性犹涉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於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於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於东西,无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颈;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注]①告子:人名,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子年长。②诸:在。③信:诚,真。④就:趋向。⑤颈:额头。

    1. (1) 请根据提示写出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可只填序号)。

      句中加点的词

      方法

      示例

      意义

      用法

      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查阅字典法

      ①争辩;②有口才,能言善辩:③动听:④同“辨”,辨别。

      动词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成语勾连法

      不劳而获;哀而不伤

      连词

      是岂水性哉

      同义迁移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   

    2. (2)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②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4. (4) 对【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其中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两文的作者均是我国古代作大的思想家孟子,他是信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孟子》记录了他和弟子的言行生活,集中体现了他的借家思想和主张。 B . 两文均是《孟子》中的典型议论文,但【甲】文侧重于道理论证,【乙】文则设置了对话情境,在人物的言说当中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 C . 孟子善用管喻,类比进行说理。【甲】文将舍生取义类比为舍鱼而取熊掌;【乙】文则将人性本善比喻为水向下流一样自然而然。 D . 从论证方式这个角度来看,【】文屈于驳论文,面【乙】文的行文脉络却清晰地表明了它是一篇立论文。一驳一立,方式不同,但思想却是异曲同工。
    5. (5) 结合【乙】文内容谈谈你对“本心”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说明如何坚守本心。
    6. (6) 《孟子》语言气势充沛、排山倒海、请从以上文段任选一篇,从句式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得到这种效果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