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定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编自任明满、郑国名、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

    材料二:

    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

    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信息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

    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

    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跨媒介阅读通过跨越整合传播介质,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B . 多元媒介对教学造成了许多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实践活动面临严峻挑战。 C . 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就能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 D . 麦克卢汉强调新媒介兴起背景下的阅读不会完全抛弃传统媒介,更不会使其消亡。
    2. (2) 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跨媒介阅读让阅读者身份多样化,人人都可能成为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 B . 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 C .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没有“整合”,就不能丰富语文学习内容,难以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 D . 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的特点,比传统纸质阅读更具优越性。
    3. (3) 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 )
      A . 学习课文《雷雨》后,学生们编写剧本,分角色进行课本剧展演,并在校园电视台上播放。 B . 在学习《鸿门宴》时观看电影《鸿门宴》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编写电影剧本的大纲。 C . 学习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后,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给屠呦呦写一段颁奖词。 D .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与妻书》作者林觉民烈士的事迹,并组织学生在清明节期间通过写诗的方式进行“网上祭英烈”活动。
    4. (4)   材料一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5)   目前,各学校正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围绕这一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该如何进行?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