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高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夫君子能勤小事,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 , 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乃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道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有删减)

    【注释】①智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一,即智伯。②韩康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韩氏的领袖;魏桓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魏氏的领袖。③狃,贪图。④赵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⑤版,古代墙计量单位,一版长一丈,高二尺。

    1. (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智伯戏康子侮段规                 而:连词,表转折

      ②使使者万家之邑于智伯             致:送上

      ③主不如与之以智伯                 骄:骄傲

      ④乃晋阳                           走:奔向

      ⑤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也     伤:伤害

      ⑥韩、魏而击之                     翼:名词作状语,从两侧……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②⑥ D . ③④⑤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B . 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C . 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D . 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狙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伯妄自尊大,藐视一切,他认为天下的灾祸只能由他发起,他不发起灾祸,别人就没有敢发起灾祸的。 B . 韩康子、魏桓子二人与智伯貌合神离,他们虽满足了智伯索要土地的要求,但并非情愿,而是各有远图。 C . 面对智伯索要土地的要求,韩康子与魏桓子的决定较为慎重、稳妥,而赵襄子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D . 赵襄子派人秘密出城劝说韩康子、魏桓子,并约定了联手攻杀智氏的日期,晋阳危机由此得以化解。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登泰山记》)

    5. (5)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智氏灭亡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