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上·澄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陈:国名。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同“疲”。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而去之

      民不以封疆之界

      攻亲戚之所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则民怨

    4. (4)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

    5. (5) 【乙】文中,使者和宁国的意见分别对应了【甲】文中关于战争的两个因素: “”和“”;陈国最后被攻下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