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举进士 , 调西京推官。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着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熙宁五年,卒,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B .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C .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D .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差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明清进士分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 . 朋党,为争夺权位、排除异己或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往往相互倾轧,使政局混乱。
C . 面赐,当面赏赐,“赐”与《烛之武退秦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的“赐”字含义相同。
D . 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一般指晋升官职,而“左迁”指降低官职,犹言“下迁”。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聪明过人,名扬天下。他从小就聪敏过人,读书有过目成诵的本事,中举后与梅尧臣交游,吟诗作歌,相互唱和,凭借文章扬名天下。
B . 欧阳修性格刚直,著文申辩。他与尹洙等人因为替范仲淹伸冤而被放逐,被世人视为同党,于是写了《朋党论》,阐明自己在朝中并没有同党。
C . 欧阳修备受器重,谨守职分。他论事恳直得罪了不少人,却得到皇帝的嘉奖;调离谏职时皇帝让他畅所欲言,他却表示不当谏官就不能越职言事。
D . 欧阳修遭人忌恨,屡受陷害。他敢于直言而遭到奸邪之徒的忌恨,这些人就利用他的外甥女张氏的案件罗织其罪状,导致他被贬职。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②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
-
-
(5)
范仲淹任职陕西时聘请欧阳修担任掌书记,欧阳修为什么要拒绝?请简要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