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上·山东期中)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长征万岁!”会场里霎时升起欢呼声。

    “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毛主席打断口号声继续说:“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万里长征路,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红军一次又一次杀开血路、突出重围。是什么,让红军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答案,写在那连绵的雪山上。

    红四方面军前卫营走过党岭雪山时,有人看到雪地里伸出一只胳膊,手中紧紧攥着一个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中共党员刘志海,1933年2月入党”。牺牲前,这名红军战士想交最后一次党费。

    答案,写在那无尽的草地里。

    军旅作家王树增说他曾在档案中看到:过草地时没吃的,不少战士吃草中毒。于是有部队成立试吃小组,参加者有一个条件——必须是党员。“我想,当他们误吃一种植物倒下的那一刻,他们是没有遗憾的,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梦想,有信仰的支撑。”

    答案,写在这支队伍每个人的心中。

    许多红军战士投身革命之初不识字甚至没有名字,他们并不确切知道什么是革命,但他们从拯救天下穷苦人的实际行动中,从自身命运的巨大改变中,逐步明白他们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于是,他们有了改变命运的勇气,有了凛然赴死的血性,有了追求信仰的崇高。

    是信仰,让他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意志愈发坚定、力量愈发强大,跃过重重艰险,蹚出胜利之路。

    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参观,他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红军将士的信仰之光、信念之火、信心之歌,必将生生不息、一直传递。

    ——(摘编自李学勇李砺寒《聆听历史回响阔步新的长征》,2021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毛主席的讲话总结了长征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难,高度评价了长征的历史意义,宣告了长征胜利。 B . 雪山上红军战士刘志海临死前还想着交党费,草地里试吃小组的党员中毒牺牲也没有遗憾,这些动人的故事都在表明长征是一条信仰之路。 C . 只要“走自己的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追求,不忘密切联系群众,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 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三个暗喻构成排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长征的重要意义。 B . 材料一中分别用陈述句式、反问句式、设问句式三次提到了长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反复强调了长征的空前伟大。 C . 材料二先提出“是什么,让红军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问题,然后用三个排比段回答,给出答案是“革命信仰”。 D . 材料三开头先提出总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定理想”“积极行动”“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 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举行“重走长征路·奋进再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主题活动,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B . 38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它传承了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 C . 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 D . “有红军长征精神的鞭策,有英雄赐子我的力量和智慧,我的长征之路定会通向光明和辉煌!”参加“走好我的长征路”主题演讲的选手振奋地说。
    4. (4) 材料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