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定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土壤的前世今生

    郭俊刚   赵恒勤

           ①你可知道,田野里松软芬芳的泥土来自坚硬巨大的岩石?几十亿年间,神奇的大自然让坚硬的岩石悄然变成了肥沃的土壤。

           ②早在几十亿年前,地壳表面裸露的岩石受到风力和水力的侵蚀,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破碎和分解。大块的岩石变成了小块,小块又变成了细粒。在岩石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叫“成土母质”的物质,这个过程叫作“风化”。要注意的是,成土母质还不是土壤。时间又过了数亿年,成土母质在水、空气、腐殖质和微生物的帮助下,逐步形成真正的土壤。在自然界,需要300年到1000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大约15厘米厚的土壤。

           ③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有的地方,土壤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是造成土壤酸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土壤酸化是指酸性物质使土壤变酸的过程。一部分是矿物开采过程中,硫化矿床从地下开采到地表后,矿石中的硫元素会转化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随同降雨、地表径流等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酸化;另一部分是在矿物加工利用过程中,如煤炭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遇水形成酸雨,降落后使土壤酸化。而铜、铅、锌、铬、镉、汞、砷等重金属进入到土壤中,超出土壤承载能力,则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诱发植物发生病变甚至死亡,有的会在植物体表或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④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通过矿山土地复垦,增加可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开采工艺的改进,充分利用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减少地表塌陷和废石排放;通过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实现对矿产资源的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

           ⑤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整个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土地数量的保持,还要注重土地利用质量的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选自《中国自然资源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土壤的形成需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个过程十分漫长。 B . 第②段加点词“大约”表示“2.5厘米”只是估计而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 . 人类对土地资源造成的伤害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的本领不断地增强而增大。 D . 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则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有的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2. (2) 文章的标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前世”和“今生”分别指什么内容?
    3. (3) 如何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损害?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