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己卯,突厥进寇高陵。辛巳,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斩首千余级。癸未,颉利可汗进至渭水便桥之北,以观虚实。上自出玄武门,与六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俄而诸军继至,旌甲蔽野,颉利见上挺身轻出,军容甚盛,有惧色。上麾诸军使却而布陈,独留与颉利语。萧瑀以上轻敌,叩马固谏。上曰:“吾筹之已孰,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谓我不能抗御故也。我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虏必放兵大掠不可复制故朕轻骑独出示若轻之又震曜军容使知必战出虏不意使之失图虏入我地既深,必有惧心,故与战则 , 与和则固矣。制服突厥,在此一举,卿第观之。”是日,颉利来请和,诏许之。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退。

    萧瑀请于上曰:“突厥未和之时,诸军争请战,陛下不许,臣等亦以为疑。既而虏自退,其策安在?”上曰:“吾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唯贿是求。当其请和之时,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又命长孙无忌、李靖伏兵于幽州以待之。虏若奔归,伏兵邀其前,大军窃其后,覆之如反掌耳。所以不战者,吾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一与虏战,所损甚多,虏结怨既深,惧而修备,则吾未可以得志矣。故卷甲蹈戈,淡以金帛,彼既得所欲,固当自退,志意骄堕,不复设备 , 然后养威俟衅,一举可灭也。‘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矣,卿知之乎?”璃再拜曰:“非所及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突厥》)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虏必放兵/大掠不可复制/故朕轻骑独出示/若轻之/又震曜军容/使知必战出/虏不意使之失图/ B . 我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虏必放兵大掠/不可复制/故朕轻骑独出示/若轻之/又震曜军容/使知必战出/虏不意使之失图/ C . 我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虏必放兵/大掠不可复制/故朕轻骑独出/示若轻之/又震曜军容/使知必战/出虏不意/使之失图/ D . 我若示之以弱/闭门拒守/虏必放兵大掠/不可复制/故朕轻骑独出/示若轻之/又震曜军容/使知必战/出虏不意/使之失图/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径诣”的“诣”意思是前往,与《桃花源记》中“诣太守”的“诣”相同。 B . “克”意思是战胜,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不同。 C . 设备,指设防,现在一般指进行某项工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成套的建筑、器物等。 D . 再拜,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在古代书信中用作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突厥军队倾国而出,进入唐朝境内,虽然途中遭到尉迟敬德抵挡,损失一千余人,但前进势头不可阻挡,一直抵达渭河北岸。 B . 太宗带着六骑人马从玄武门出城,前往渭河畔,隔着渭河与颉利对话,责备对方背弃盟约,突厥人大吃一惊,纷纷下马跪拜太宗。 C . 唐朝大军相继赶到,颉利可汗见太宗亲自上阵,军容甚盛,面露惧色。太宗准确地判断敌军心理,采取决策,使之请和,避免了战争。 D . 太宗认为突厥军队没有战斗之意,只是为了索取钱财,如果唐军出击一定能击败敌军,但是他反对战争,愿意与突厥永久和平共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麾诸军使却而布陈,独留与颉利语。萧瑀以上轻敌,叩马固谏。

      ②当其请和之时,达官皆来谒我,我若醉而缚之,因袭击其众,势如拉朽。

    5. (5) 太宗为什么不主“战”而主“和”?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