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九下·杭州模拟)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读书的理由

    押沙龙

    ①老家有一位长辈,属于国学爱好者。在我小时候,他曾拿着树枝在地上一边画字一边给我讲解,“城外为廓,廓外为郊,郊外为甸”,说得非常郑重,好像是告诉我一个极大的秘密。他也读过《易经》,没事了还给人算命。我上大学后,有次寒假回家碰到他,他兴奋地拉着我这个“学问人”问长问短,还说要出个上联考考我。上联大致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之类的东西。我想了半天对不出来,只好说我不会,他既失望又惊诧,意思是你连这都不会,还上什么大学堂呢?

    ②仔细想来,他的这些想法其实很有传统根据的。过去民间对才子的最常见表扬就是会对对联会写诗。在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把知识当成一种类似巫术的东西,而且非常相信文字本身的魔力。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知识分子可能就是诸葛亮了。鲁迅说《三国演义》的“诸葛多智而近妖”,以为是败笔,其实正因为他“近妖”,才更贴近民间对大知识分子的遐想。这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小说《白鹿原》,里面的朱先生也是这个路子。

    ③当然,文字本身也是有魔力的。李太白醉草的吓蛮书可以吓跑外国入侵者,韩退之的祭鳄文可以赶走水里大鳄鱼。古代文化精英对这些故事多是笑而存之,但底层百姓,尤其是底层知识分子,对此是很愿意相信的。而且他们很执拗地认为,一个人能写出好文字来,自然就会治理国家。他们这么想,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崇拜知识,但并不真知道知识有什么用。人们对自己崇拜而又不懂的东西,就容易有这种感觉。这就像我们现在看《最强大脑》,大部分观众并不太理解科学上的真正强大思维是怎么一回事,但知道水下盲拧魔方很难,所以容易把这种脑力杂技当成“最强大脑”。这其实跟古代老百姓崇拜对对联的才子有点像。

    ④中国传统文化谱系里缺少一种“爱智”的传统。文化精英们强调文化知识的功用性,普罗大众则信仰它的神秘性。对于前者,知识像是一种教化的工具;对于后者,知识像是一种神秘的巫术。经过现代文明的“祛魅”之后,教化和巫术一起坍塌,大家就有点无所适从了

    ⑤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⑥读书无非是一种交流。书籍就像一个个漂流瓶,作者把他的感受、经验、思考放到这个瓶子里,然后你把它打捞起来,满足你健旺的好奇心、贪婪的求知欲,驱散你特有的孤独感。它们也许能让你在现实中做决定时更聪明一些,也许不能。读书能否让你变得更聪明,往往取决于你其他的一些特质。我见过很多聪明的读书人 , 也见过不少愚蠢、偏执的读书人 , 还见过不少如果少读点书也许更好的人。读书只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有可能活在一个更大一点的世界里。但如果你对此不在乎,那也真的不是什么太大不了的事儿。

    1. (1) 文章题目是《读书的理由》,为什么要从老家长辈写起?
    2. (2) 文化知识的神秘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 (3)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知识像是一种神秘的巫术。经过现代文明的“祛魅”之后,教化和巫术一起坍塌,大家就有点无所适从了。(加点的“祛魅”具体指什么?) 

      ②我见过很多聪明的读书人 , 也见过不少愚蠢、偏执的读书人 , 还见过不少如果少读点书也许更好的人。 (选择一处加点词,从初中三年指定阅读的名著、三年里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与加点词相对应的人物,并阐述理由。)

    4. (4) 以下是几种关于读书的理由,请结合本文观点,选取其中一种理由谈谈你的看法。

      A.古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我要好好读书。

      B.初中三年,除了教材,我只读教材规定的名著,因为中考要考名著阅读呀!

      C.教材指定的名著并非全部都是精品,值得一读的书也不是只有文学作品一种类型,大境界的人生需要有大阅读的思维。多读书,读好书,才是写好“人”字的基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