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的大抢救
①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从卫星升空开始,总技术负责人孙家栋就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突然,屏幕上显示蓄电池温度在升高。
②现场的空气瞬间凝固了,每个人都呆住了。设计蓄电池系统的同志也弄不清楚这是什么情况。孙家栋急了,问道:“在所有的试验中,蓄电池的耐温值到底是多少?”那位同志说:“……曾达到50℃。”孙家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知道如果不能在蓄电池温度超过50℃之前解决问题,那一切都迟了,国家的亿万元投入就会打水漂儿。他看了看屏幕上的数据,果断下令:“对卫星进行大角度姿态调整!
③经过角度调整,蓄电池升温的速度已经没有那么快了。调整角度已经达到预定最大值,但是蓄电池的温度依旧在上升,渐渐达到了45C。他立即询问身边的控制系统专家,得知还有继续调整角度的微弱可能。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决定绝地求生。“将卫星的姿态角度立即再调5度。”他命令道。
④现场的人都惊呆了,这太冒险了!再调5度,就超过了角度余量,卫星有可能失去控制。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指令是要领导审批签字才能执行的,但办理审批手续已经来不及了。千钧一岁之际.孙家栋毫不犹豫,为了不让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他较然拿起笔,在指令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一次签字。这次签字,不是盲目的赌博,而是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经验,用直觉做出的判断。这种直觉来自他长期从事航天事业的敏感度,更像一种本能。
⑤经过再次调整,蓄电池的温度停止上升,慢慢恢复正常。现场响起一阵掌声、欢呼声。孙家栋挽救了一颗险些失去控制的卫星。事实证明,他的判断与处理方式是正确的。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的一次创举。
⑥此刻,他已筋疲力尽,无力地坐到椅子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冷静了好一会儿,孙家栋大手一挥,高声说:“大家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开个会,必须弄清楚这个故障的原因。多耽搁一分钟。卫星仍多一分危险。”这个会竟然开了一整天……
[资料]孙家栋是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火箭、人造卫星研制工作,曾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和共和国勤章的获得者。
千钧一发:
筋疲力尽:
蓄电池温度突然升高,孙家栋→蓄电池温度依旧升高,孙家栋→蓄电池温度恢复正常,孙家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