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广州月考) 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而忽于谏士,则危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十曰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

    奚谓耽于女乐?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常何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寡人不辱而问道于子,子以俭对寡人何也?”由余对曰:“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铏。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月所出入者,英不宾服。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殊画书其内,绶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夏后氏没,殷人受之,作为大路,而建九旒,食器雕琢,觞酌刻镂,白壁垩墀,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三。君子皆知文章矣,而欲服者弥少。臣故曰:俭其道也。”由余出,公乃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余何?”内史廖曰:“臣闻戎王之居,僻陋而道远,未闻中国之声。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后为由余请期,义疏其谏。彼君臣有间而后可图也。”君曰:“诺。”乃使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许诺见其女乐而说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由余归,因谏戎王,戎王弗听,由余遂去之秦。秦穆公迎而拜之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形。既以得之,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故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亡国之祸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戎王许诺见其女/乐而说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 B . 戎王许诺/见其女乐而说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 C . 戎王许诺见其女/乐而说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 D . 戎王许诺/见其女乐而说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贼,意为“伤害”,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自贼者也”的“贼”相同。 B . 之,助词,相当于“的”,与《<论语〉十二章》中“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的“之”相同。 C . 文章,有“错杂的花纹”“独立成篇的文字”等意思,文中的“文章”指的是后者。 D . 因为,“因”译作“趁机”,“为”译作“替”;现在则是表示原因的连词。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主如果为人怪僻、自以为是、不听谏臣劝告且没有礼貌,就会导致身亡、断绝后代。 B . 君主如果沉迷于音乐欣赏,忘记职贵,疏于政事,就会造成国事不兴、国势衰败。 C . 由余通过分析尧舜禹夏商所用器物的简奢与国家发展的盛衰的关系,总结出节俭是治国的基本原则。 D . 戎王沉溺于女子歌舞无法自拔,由余因极力劝谏无果而被驱逐到秦国,帮助秦穆公举兵开拓千里疆土。
    4. (4) 课内外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八曰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韩非子·十过》)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史记·屈原列传》)

    5. (5) 由余在论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