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青神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l

    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为英文,介绍给世界。在确定英文版书名时,这位在江苏度过人生最重要年华的美国女作家把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引得汉学家们___________。的确,梁山上的好汉来自_________,而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他们个个都是“山东大汉”。《水浒传》明确交代了大部分好汉们的出身和籍贯,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有十多位来自今长三角地区的人。

    (  )。比如,“南京人”石秀正直刚烈,尚义任侠。在祝家庄,他充当斥候,英勇机智,探听盘陀路的秘密;在大名府,他跳楼劫法场,孤身营救卢俊义。石秀有血性、重义气、敢担当,契合了古往今来南京人的集体性格。此外,“白净俊俏”的郑天寿,骁勇善战的项充和李衮,也反映了施耐庵眼中的苏州人和徐州人的不同面貌。

          的好汉是《水浒传》最为吸引人的看点,但随着情节的转换,空间的演进,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 , 犹如展开了一幅“清明上河图”。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相较于山东人,施耐庵因为曾在长三角地区生活过,所以更加广泛了解长三角地区百姓的性格 B . 施耐庵了解各地百姓的性格,这从他作品中刻画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因为他曾流浪于全国各地 C . 施耐庵对于江南和江北百姓性格的熟悉反映在《水浒传》中,因为他曾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 D . 施耐庵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广泛了解不同地区的百姓性格,这种熟悉亦反映在《水浒传》中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