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曲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 , 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

    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敝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 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B . 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C . 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D . 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薨,形声字,古代指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B . “爱地不送死父”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中的“爱”含义一样。 C . 万乘,可指天子、帝位,也可指国家;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也指一万辆兵车。 D . “臣请效其说”与《六国论》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中的“效”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王乘人之危,逼迫楚襄王割让东地五百里;为了顺利归国奔丧,襄王不得已答应了齐王这一不合理要求。 B . 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同仇敌忾,配合默契,或假意授地,或坚决拒绝,或搬取援兵,都是爱国忠君的大臣。 C . 面对慎子的“王皆用之”的主张,楚王面露不快,后经慎子的陈说,认同了他的观点,并且依其策而行。 D . 子良从君王信誉和国家利益出发,主张先答应割让土地,后军事进攻,与昭常、景鲤的“不可与”的目的完全矛盾。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身受敝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

      ②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5. (5) 为什么慎子建议三策并用?结果如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