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沛县月考)   阅读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

           ①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②初识老陈,颇有些渊源。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③在碰到老陈以前,我所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似乎数一学老师总带着一制冷冰冰且有点呆然的面孔。但老陈却一反数学老师该有的常态,慢慢走入了我年轻的心。

           ④我还记得老陈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样子:他腆着肚子,脚步一晃一晃,自我介绍道:“各位朋友,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我是老陈,是一个残疾人,你们不许欺负我,你们回答问题的声音尽量大一点儿,不能在下面窃窃私语。”

           ⑤介绍完自己之后,老陈开始上课了。他用“兰花指”夹着粉笔,在黑板上画着,不由分说便列出了许多知识点,毫无疑问,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了一位“高人”,但我们并没有遇见良师该有的兴奋。

           ⑥文科生难免对数学心生畏惧,外化为课堂气氛的凝重。老陈见我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便提高声调:“万水千山总是情,声音大点儿行不行?”我们说行,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有同学好像怕我听见一样,别以为我不认识你们。你看,那个欧阳锐我就不认识……”我们终于在数学课堂上爆发出了久违的哄堂一笑。

           ⑦快下课时,老陈在黑板上写下“自古华山一条道,当今书海多窍门”,以表示劝勉。

           ⑧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老陈经常在黑板上写着与数学不怎么相关的话,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解析几何的重点就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然后开始若有所思。

           ⑨没错,老陈努力用文科生的思维去解释数学。他用近乎“怪诞”的方法,渐渐地使我们这群讨厌数学的人开始在数学课堂上集中精神。

           ⑩比如,老陈会问:“这道题怎么写?”然后自己回答:“把这里抹去,揪起你的头盖来。呀嘿嘿,哇哈哈,这个时候武侠高手就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李连杰(联结),你们看这条边,再加上这条边,他的平方加上她的平方等于它的平方。以后啊,对于这个勾股定理我们就说是拉芳加拉芳等于小芳,明白了吗?” 霎时间,我们笑得合不抚嘴,所有的压力和难题带来的困扰,早已随着笑声一道飞到了九霄云外。

    ⑪因为老陈,我们学会了打手势、说哑语,知道了数学和文学还有浪漫的碰撞,理性和感性也可矛盾地并存,懂得了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

    ⑫既然碰到了一位语文知识这么好的数学老师,我们文科班的同学当然要用我们的方式“验证”一下他。有一次,老陈出了一道等差数列的题目,我们都不会。他骄傲地向我们炫耀说:“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道题目的精妙之处?它是按照‘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这样的句式出的。”

    ⑬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

    ⑭这次,老陈激起了我们的“共怒”。“老师,在数学方面,你是‘上等马’,我们是‘下等马’,当然比不过你。但我们知道‘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一个很妙的对子,你要是对出来,我们就服你。”有同学故意用我们的长处去挤兑他的短处。

    ⑮“对,对!”全班同学都起哄道。

    ⑯“这有何难?”老陈双手负背,摇头晃脑,一边踱步,一边说:“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余音袅袅,我们哑口无言。

    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曾经我们最讨厌的数学课居然变成了我们每天的期待。我们聚精会神地听老陈“胡扯”生怕漏掉可以让我们快乐一星期、一个月的“金玉良言”。

    ⑱高考之后,老陈问我们考得怎么样,能不能及格。全班同学都笑着对他说:“估计刚好吧。”

    ⑲现在,我肯定我们很多人早已淡忘了“log”为何物,排列组合要如何解,但我们都不会忘记他——老陈。

    1. (1) 选文中哪件事最能体现老陈是把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请简要概括。
    2. (2) 阅读选文第④一⑧段,体会第一堂课及之后我们对老陈和数学课的心理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老陈的言行

      我们的心理

      自我示弱,常规教学。

      改变方式,自我调侃。

      板书启发,劝勉熏陶。

    3. (3) 说说选文第⑪段有什么作用。
    4. (4) 结合语境,品析选文第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虽然我们都表示“嗤之以鼻”,但老陈还是狂妄地大笑我们笨

    5. (5) 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 . 选文题目新颖,耐人寻味,交代了人物及其特点,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 . 选文⑩段画线语句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渲染了老陈课堂上带给我们的快乐。 C . 选文⑯段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D . 选文⑱段从师生对话中可窥见,高考之后全班同学已漫不经心无意认真回应老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