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遵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本一: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 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 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 法,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 , 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 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 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文本二: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 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 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 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 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纤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鸣 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B .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C .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D .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出/诸生于是以为能/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博士,在古代可以用来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的人,也是一种官名,文中指后者。 B .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的行为。 C . “如绛、灌之属”与“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D .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与“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两句中的“穷”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贾谊才华出众,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很有名气,被河南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后来 又被汉文帝征为廷尉。 B . 贾谊向汉文帝上奏议,希望改订历法,改变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 C . 汉文帝想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这一举动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由于朝中大臣诋 毁,汉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 D . 在苏轼看来,贾谊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②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5. (5) 在苏轼看来,天子(汉文帝)为什么“不用其议”?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