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泸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水藻行(节选)

    茅盾

    蕰草打了来是准备到明春作为肥料用的。江南一带的水田,每年春季“插秧”时施一次肥,七八月稻高及人腰时又施一次肥。在秀生他们乡间,本来老法是注重那第二次的肥,得用豆饼。有一年,豆饼的出产地发生了所谓“事变”,于是豆饼的价钱就一年贵一年,农民买不起,豆饼行也破产。

    贫穷的农民于是只好单用一次肥,就是第一次的,名为“头壅”;而且这“头壅”的最好的材料,据说是河里的水草,秀生他们乡间叫做“蕰草”。

    打蕰草,必得在冬季刮了西北风以后;那时风把蕰草吹聚在一处,打捞容易。但是冬季野外的严寒可又不容易承受。

    失却了豆饼的农民只好拼命和生活搏斗。

    财喜和秀生驾着一条破烂的“赤膊船”向西去。根据经验,他们知道离村二十多里的一条汊港里,蕰草最多;可是他们又知道在他们出发以前,同村里已经先开出了两条船去,因此他们必得以加倍的速度西行十多里再折南十多里,方能赶在人家的先头到了目的地。这都是财喜的主意。

    西北风还是劲得很,他们两个逆风顺水,财喜撑篙,秀生摇橹。

    西北风戏弄着财喜身上那蓝布腰带的散头,常常揽住了那支竹篙。财喜随手抓那腰带头,往脸上抹一把汗,又刷的一声,篙子打在河边的冻土上,船唇泼刺刺地激起了银白的浪花来。哦——呵!从财喜的厚实的胸膛来了一声雄壮的长啸,竹篙子飞速地伶俐地使转来,在船的另一边打入水里,财喜双手按住篙梢一送,这才又一拖,将水淋淋的丈二长的竹篙子从头顶上又使转来。

    财喜像找着了泄怒的对象,舞着竹篙,越来越有精神,全身淌着胜利的热汗。

    约莫行了十多里,河面宽阔起来。广漠无边的新收割后的稻田,展开在眼前。发亮的带子似的港汊在棋盘似的千顷平畸中穿绕着。水车用的茅蓬像一些泡头钉,这里那里钉在那些“带子”的近边。疏疏落落灰簇簇一堆的,是小小的村庄,隐隐浮起了白烟。

    而在这朴素的田野间,远远近近傲然站着的青森森的一团一团,却是富人家的坟园。

    有些水鸟扑索索地从枯苇堆里飞将起来,忽然分散了,像许多小黑点子,落到远远的去处,不见了。

    财喜横着竹篙站在船头上,忽然觉得眼前这一切景物,虽则熟习,然而又新鲜。大自然似乎用了无声的语言对他诉说了一些什么。他感到自己胸里也有些什么要出来。

    “哦——呵!”他对那郁沉的田野,发了一声长啸。

    西北风把这啸声带走消散。财喜慢慢地放下了竹篙。岸旁的枯苇苏苏地呻吟,从船后来的橹声很清脆,但缓慢而无力。

    财喜走到船梢,就帮同秀生摇起橹来。水像败北了似的嘶叫着。

    不久,他们就到了目的地。

    “赶快打罢!回头他们也到了,大家挖就伤了和气。”

    财喜对秀生说,就拿起了一副最大最重的打蕰草的夹子来。他们都站在船头上了,一边一个,都张开夹子,向厚实实的蕰草堆里刺下去,然后闭了夹子,用力绞着,一拖,举将起来,连河泥带蕰草,都扔到船肚里去。

    汊港里泥草像一片生成似的,抵抗着人力的撕扯。河泥与碎冰屑,又增加了重量。财喜是发狠地搅着绞着,他的突出的下巴用力扭着;每一次举起来,他发出胜利的一声叫,那蕰草夹子的粗毛竹弯得弓一般,吱吱地响。

    “用劲呀,秀生,赶快打!”财喜吐一口唾沫在手掌里,两手搓了一下,又精神百倍地举起了蕰草夹。

    秀生那张略带浮肿的脸上也钻出汗汁来了。然而他的动作只有财喜的一半快,他每一夹子打得的蕰草,也只有财喜一半多。然而他觉得臂膀发酸了,心在胸腔里发慌似的跳,他时时轻声地哼着。

    带河泥兼冰屑的蕰草渐渐在船肚里高起来了,船的吃水也渐渐深了;财喜每次举起满满一夹子时,脚下一用力,那船便往外侧,冰冷的河水便漫上了船头,浸过了他的草鞋脚。他已经把破棉袄脱去,只穿件单衣,可是那蓝布腰带依然紧紧地捆着;从头部到腰,他像一只蒸笼,热气腾腾地冒着。

    欸乃的橹声和话语声从风里渐来渐近了。前面不远的枯苇墩中,闪过了个毡帽头。接着是一条小船困难地钻了出来,接着又是一条。

    “啊哈,你们也来了么?”财喜快活地叫着,用力一顿,把满满一夹的蕰草扔在船肚里了;于是,狡猾地微笑着,举起竹夹子对准了早就看定的蕰草厚处刺下去,把竹尽量地张开,尽量地搅。

    “嘿,怪了!你们从哪里来的?怎么路上没有碰到?”

    新来的船上人也高声叫着。船也插进蕰草阵里来了。“我们么?我们是……”秀生歇下了蕰草夹,气喘喘地说。

    然而财喜的元气旺盛的声音立刻打断了秀生的话:

    “我们是从天上飞来的呢!哈哈!”

    一边说,第二第三夹子又对准蕰草厚处下去了。

    “不要吹!谁不知道你们是钻烂泥的惯家!”新来船上的人笑着说,也就杂乱地抽动了粗毛竹的蕰草夹。

    财喜不回答,赶快向拣准的蕰草多处再打了一夹子,然后横着夹子看了看自己的船肚,再看看这像是铺满了乱布的汊港。他的有经验的眼睛知道这里剩下的只是表面一浮层,而且大半是些萍片和细小的苔草。

    他放下了竹夹子,捞起腰带头来抹满脸的汗,敏捷地走到了船梢上。

    洒滴在船梢板上的泥浆似乎已经冻结了。财喜那件破棉袄也胶住在船板上;财喜扯了它起来,就披在背上,蹲了下去,说:“不打了,这满港的,都让给了你们罢。”

    “嘿!拔了鲜儿去,还说好看话!”新来船上的人们一面动手工作起来,一面回答。

    这冷静的港汊里登时热闹起来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中提到“豆饼的出产地发生了所谓‘事变'”,将小说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中,说明江南农民的生活困境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 B . 小说的结尾“这满港的,都让给了你们罢”写出了财喜的善意,而“拔了鲜儿去,还说好看话”则透出其他打蕰草农民的愤怒和嘲讽。 C . 小说擅长描写心理,如“大自然似乎用了无声的语言对他诉说了一些什么”,准确抓住财喜感情变化,开掘出人物内心的细波微澜。 D . 小说巧妙运用动词刻画人物形象。如描写财喜撑篙时的“按”“送””等词,打蕰草时的“刺”“绞”“拖”等词,都极具表现力。
    2. (2) 茅盾回忆《水藻行》的创作时说:“我写这篇小说有一个目的,就是塑造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请以财喜为例,谈谈本文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农民的形象”。
    3. (3) 本文从哪些方面渲染了具有悲剧意味的艺术氛围?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