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弘年六十,征为博士。使匈奴 , 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蓄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谢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以弘为御史大夫。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弘谢曰:“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今臣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弘病甚,乃上书曰:“臣愿归侯印,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君不幸罹病,何恙不已,乞骸骨 , 是章朕之不德也。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
告牛酒杂帛。
元狩二年,以丞相终。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B . 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C . 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D . 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有国家、国都、地域等多种含义,在文中指的是汉朝时王侯的封地。
B . 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其君长称为单于,君长之嫡妻称为阏氏。
C . “弘乃病免归”的“乃”与《孔雀东南飞》中“乃投水而死”的“乃”含义相同。
D .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犯罪或年老等原因向君王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归葬故乡。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孙弘最初做官不顺,他出使匈奴,返回后上报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被认为没有才能,罢职而归;再次受到举荐后,才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B . 公孙弘从不肯当面反驳和在朝廷上争论,总是放弃原来和人商量好的意见而顺从皇上的旨意,所以皇上特别喜欢他,以至于力排众议,最后让他做了丞相。
C . 汲黯对公孙弘颇为不满,认为他盖布被行为狡诈,违背约定不忠诚,但其对公孙弘的攻击都被公孙弘化解了,皇上对公孙弘仍然很信任。
D . 公孙弘在做人方面有突出的优点,比如他非常节俭,每顿饭只吃一种肉菜,饭食是脱壳的粗饭,但他却用俸禄供养着靠他生活的好友和宾客。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弘谢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②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
-
(5)
公孙弘在回答皇上问话时提到了晏婴,其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