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百色模拟) 诗歌鉴赏

    古人谈读书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篮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鞍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传(节选)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朝,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出自《明史》,有删减)

    1. (1) 下面对《观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 . 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 . 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 D . 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2. (2) 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开篇作者即叙幼时求学之苦、用心之专,成年后从师之艰,同时也表明他求知的渴望与决心。 B . 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学有所成的土壤,因而得以“遍观群书”“硕师名人与游”“预君子之列”。 C . 选文是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的赠序,从题目中的“送东阳马生”可以看出来,这篇赠序是作者写给一个叫马生的年轻人的。 D . 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作比较,凸显自己求学生活的艰苦,不追求“口体之奉”。
    3. (3) 用“/”给《宋濂传》(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自 少 至 老 未 尝 一 日 去 书 卷 于 学 无 所 不 通

    4. (4) 积累与迁移是常用的文言词汇学习方法,请根据此方法解决《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的文言疑难词。

      文段实词

      课内同义迁移

      词义

      趋百里外

      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同舍生皆绮绣

      将军身坚执锐(《陈涉世家》)

      若神人

      有亭翼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5. (5)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6. (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7. (7)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宋濂是个怎样的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