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吴忠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武灵王胡服。赵文进谏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 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

           赵造曰:“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 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愿王之图之。”

           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 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而志淫,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而民易,是吴、越无俊民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谓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 , 非所以论贤者也。故圣与俗流,贤与变俱。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 B . 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 C . 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 D . 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学者意思是读书求学或做学问的人,与《师说》“古之学者”的“学者”含义不同。 B . 中国在文言文中特指中原地区,与现在用作泛指我们国家名称的“中国”含义不同。 C . 俊民指出类拔萃的人才,“俊”与《滕王阁序》“俊采星驰”的“俊”字含义相同。 D . 齐常民意思是规范百姓,“齐”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齐”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赵文以适应时势顺从民俗是自古以来的法则,衣服的款式是礼法的规定等古代圣贤的教导为理由,上谏赵武灵王,企图阻断他推行胡服的改革。 B . 赵武灵王认为遵守成规是俗人常民所为,真正有学问、通晓礼法的人能听从意见而改变观点,并能与时俱进,要改变时势就不能完全效法古代。 C . 赵造继赵文之后继续谏阻赵武灵王推行胡服制度,他认为胡服是奇装异服,是怪癖的习俗,穿胡服会使人心思不正,遵照传统习俗才是正道。 D . 赵武灵王告诉赵造,历代圣王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习俗的,衣服器物的选用是为了方便。并以邹鲁两国为例反驳赵造“服奇志淫”的荒谬论调。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

      ②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