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3六下·顺德期中) “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某小学六年1班开展以“和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下是该班学生的展示材料。

    材料一:和是一种理解

    理解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有了理解,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和谐。

    理解是一阵蒙蒙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有了理解,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材料二:和是一种团圆“节”文化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传递的都是“和”文化。

    八月十五是个“和”文化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当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聚在一起的时候,总会望着明月,吟诵古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材料三:和是一种宽容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注释】①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②参知政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

    材料四:和是一种传承

    “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 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准确理解、系统阐释中国“和”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有助于深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和当代价值。

    1. (1) 阅读材料一,仿照其中的句式,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合的语句。

      理解是的阳光,能

      有了理解,才会更加

    2. (2) 除了材料二中的中秋节,还有很多传统节日,是“和”文化节。正如王安石笔下古诗“。”描绘了春节放鞭炮的热闹场景;王维笔下古诗“。”描绘了重阳节的登高传统;林杰笔下古诗“。”描绘了七夕节看牵牛织女星的独有情趣。
    3. (3) 结合材料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4. (4) 读完了四则材料,我们对“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请自选角度,谈谈你对和文化的感悟和收获,做和文化的传承者。

      要求:必须关联材料谈,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15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