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
谭正壁
重阳佳节到了,在平时十分冷落的城墙上面,这天游人特别多。洪都府城隍通到章江门的大道上,人多如鲫。一到城门口,便都爬到城墙上去。
在这些游人中,一部分是来履行那年年履行的登高习俗的,一部分是来瞻仰都督公的文人大会,认识认识那些久闻大名而没有谋面的大文学家,有机会还得请他们在签字册留下几个字儿,可以拿回去骗骗乡下人,说他是某大文学家朋友。
可是他们的脚一踏到那阁前,便都大失所望。原来距离阁子四周百步以内,已经特别戒严,没有通行证不能过去。
看看太阳将近中午,用纸片做凭证而到阁子里去的客人,渐渐由稀少而至于绝迹,最后来了一个青年,穿着青布袍子,风尘满面。
守卫兵看见他没有纸片,拦着不放他进去。他痴痴地说道:
“我是来见宇文太守的,他约我这时候在这里相见。”
守卫兵还是不肯放他,大声地:
“名片!”
“名片没有带,我叫王勃!”
守卫兵顿时露出瞧不起人的样子,给了他一个白眼:
“那么请你在这儿等一下,待我进去为你通报,不知宇文太守见不见客人?”一边说,一边懒洋洋地转身走进去。
没有多久,阁子里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宇文钧同阎伯屿并着肩走出来,后面跟着一大群的文士们。守卫兵满脸通红地从后面抢先跑过来,对王勃道:
“王先生,小人有眼不识秦山,刚才招待不周,请你多多包容。现在宇文太守都督爷亲来接你了。”
王勃不理他,慌忙上前先和宇文钧招呼,宇文钧便替他们介绍相见。阎伯屿兴高采烈地:
“今天重阳佳节,敝地文士们在这里举行联欢大宴,老夫虽忝为一府之长,但在文坛上无藉藉名,不足领袖群彦。恰逢高贤于今日下降,从此主盟有人,正可谓天助老夫了!请上楼与会,再行请教!”
当下王勃不免谦逊了一番,便由阎伯屿在前引道,他和宇文钧并肩居中,文士们跟随在后,一窝蜂地走上阁子里的楼上。
楼面很高敞宽大,中间设有十多桌十分丰盛的宴席。楼外正对着长江,但见江水滔滔,风帆不绝,隔岸山林村野,一片如画。
他们到了楼上,各个分位坐下。宇文钧便把当地最有名的文士十多位,一一替王勃介绍:
“这位是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先生,是当地第一流新进作家。”
吴子章露着不愉快的脸色,勉强站立起来和王勃握手:
“久仰‘四杰’大名,今日得睹龙首,正是三生有幸,过一会当将拙作请教!”
“不敢!不敢!”
“这位就是作《洪都赋》的刘静先生!”
“这位是主编府报的唐子高先生!”
“这位是洪都新诗人徐夜先生!”……
在一片“不敢”“不敢当”声中,阎伯屿站起来演说,先说了一番今天宴会的旨趣,然后再把王勃用介绍的口气着实恭维了一番,最后说:
“今天是洪都‘破天荒’的文士大会,请各位先痛饮几杯,然后分韵作诗,以留纪念,而且向王先生请教。然后再请王先生演讲,指示今后的写作方针!”
宴会一开始,酒像潮水似的只管向文士们的肚子里流。
酒过三巡,大家重新提起分韵作诗的话来。宇文钧提议道:
“从前王羲之修禊兰亭,作诗之先,先作一序。今天有诗也不可无序,此事须烦主人大笔。”
阎伯屿掀髯大笑道:
“这是宇文兄取笑小弟了!小弟既不长文事,而且今天大巫在前,小巫哪还敢班门弄斧?这事正好一烦王先生大笔。”
顿时起来了一阵热烈的拍掌声。王勃不慌不忙地站起来:
“今天小弟躬与盛会,已很荣幸。小弟在这里是客人,万不敢喧宾夺主!这篇序文,最最适当,还是请吴子章先生大笔一挥!”
吴子章顿时眉飞色舞迫不及待似的:
“王先生太谦了!既是这样,就烦王先生写一篇《滕王阁序》,小弟写一篇《滕王阁赋》来奉陪,大家分工合作,以完成今日的胜节佳会,如何?”
宇文钧不等王勃再推辞,首先点头赞成:
“很好!那么就请两位立即挥毫,再由大家各来献诗一首。”大众不约而同地高喊:“赞成!赞成!”
帘外一钩新月,照得帘内人的身上像着了冷水一般,感到一阵阵侵骨的寒意,屋里的一切,都显得异常的寂寞。阎小姐坐在闺房一角,她紧皱着眉,满面的不痛快。
吴子章垂头丧气,丈人阎伯屿预先给他作的《滕王阁赋》,他在宴会现场竟然只能记起大半,然后再也写不出来了。下午那场景他连投江的心都有了,但他舍不得自己死,只能装羊癫风发作。
王勃从大醉中醒来,挤挤眼,一看已是换了一个日子,自己的身子早已回到船上。他才模糊地想起昨天的事。当他在滕王阁上把那篇《滕王阁序》在不到半个时辰里一挥而就后,得到了阎宇二公及全体文士的倾服,每个人都向他敬酒,他喝得大醉。后来仿佛是有人扶着送他下船,此后便昏然睡去,一切都不知了。
他看见天色已明,便唤醒书僮琴儿,问他自回船后,有没有人来看过他。琴儿说:
“当公子被送回来的时候,阎都督派人同时送来白银千两,说是他送给公子的程仪,叫我代为收下。现在我去拿来交给主人。”
他想,果然不出宇文世伯预料,现在盘缠既有了着落,不如早些开船。因为他知道洪都城里一般文士们都知道他在这里,今天他们一定都要来拜访他。他应酬几句话倒不怕,怕的是把他当做明星看待,要问他要什么亲笔签名的照片。所以他不再上岸去向朋友们告别,便命船夫解缆东驶。
长江在曙光里滔滔地流。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