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善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节选自柳宋元《封建论》)

    【注】①封建:指三代和以后曾实行过的“封国土、建诸侯”的贵族领主制度。②生人:生民,这里指人类;以“人”代“民”。系避唐太宗李世民讳。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B . 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C . 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D . 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毁坏)          ②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移动)

      (导致)万乘之势               ④非(匹敌,相当)于九国之师也

      蹑足(置身,参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明察)

      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衡量)大

      A . ②③⑤⑥ B . ①③④⑥⑦ C . ①④⑤⑦ D . ②③⑤⑥⑦
    3.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百有余年矣 B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C .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D . 被发行吟泽畔
    4. (4) 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活用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身死于秦  ②蜕于浊秽 ③追逐北 ④诸侯恐惧,会盟而谋秦  ⑤赢粮而从 ⑥取汉中,西举巴、蜀 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 . ①②⑤⑧/③④/⑦/⑥ B . 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 . ①②⑤⑥/③/④⑦/⑧ D . 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5.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是谁之过 ③李牧连之 ④匈奴七百余里

      A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6. (6)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 .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 . 不凝滞于物 D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用铺排的手法,通过夸张和比较写修建阿房宫的巨大的耗费,把始皇帝的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形象地描绘出来。 B . [乙]文叙中带议,议中兼叙,句式整齐又错落有致,借“陈涉之微”表现秦朝的不堪一击,点明秦之过在“仁义不施”。 C . [丙]文认为屈原正道直行,高洁不屈。面对“举世皆浊”“世人皆醉”的现实,屈原坚守理想,不受玷污,以死警世。 D . [丁]文认为,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控制了地方,但制度的先天缺陷,引发了老百姓的怨恨,导致了秦朝的衰亡。
    8.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