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咸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被人戏称为线.上课堂的“天花板”。

           课程开始,王亚平取出一袋过饱和乙酸钠溶液,轻轻挤压,一颗晶莹的液体球随即悬停在空间站舱内。接着王亚平用沾有三水合乙酸钠晶体粉末的小棒触碰液体球后,液体球迅速结晶,看上去变成了一颗“冰球”。这个实验也被称为“热冰”实验。在空间站失重环境中开展这项实验,结晶状况跟地面上实验的差别很大。在地面使用容器开展实验,受容器限制,只能往内结晶。而空间站中并未使用容器,最终结晶为圆球状,还可以往外发展,从而观察到不受地球重力影响的材料物性变化。

           接下来的“液桥”实验中,王亚平则演示了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王亚平手持两片塑料板,叶光富向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两片塑料板逐渐接近,水便在板间连起了一座“桥”,将塑料板的距离拉远,“桥”也没有断开。这是因为气液界面之间存在表面张力,

    “液桥”形貌才得以维持。在正常的重力环境下,液桥的尺寸通常只有几毫米:太空环境下,重力几近消失,表面张力便能维持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桥。

    “课堂”中,王亚平将冰墩墩抛出后,它并没有像在地面上一样掉落,而是仍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这是空间站失重环境最直观的体现。既然在地面上抛出物体的速度越快,它就能落到更远的地方,那如果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它是否能成为环绕地球的卫星?这最早由牛顿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被称为“牛顿高山大炮实验”,由它引出的第一宇宙速度等概念,成了发射人造卫星、空间站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李云舒《天宫课堂第二课中国空间站上演“点水成冰”》)

    材料二:

           记者:天宫课堂上,耳目一新的实验让大家不再是“雾里看花”,对背后的科学原理也不再是“勿理物理”。看来,科普的打开方式非常重要,这对我们的科普教育有怎样的启示?

           黄伟芬:在设计太空授课时,我们就坚持选择符合科学原理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天地差异显著、易于理解和展示等标准的项目。此外,太空授课面向全国青少年群体、社会公众乃至全球,因此在授课上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而是注重体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强调对比差异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索,通过探索得到答案,这将会是后续太空授课和系列在轨科普教育活动坚持的原则。太空授课是载人航天科普活动的标志性事件,后续我们也将以太空授课活动为牵引,更多地开展地面专家解读、学生对比实验等拓展活动,带动形成一批既科学又有趣、既严谨又生动的科普活动。

    (摘编自靳晓燕《太空授课,中国科普教育的新契机》)

    材料三: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传道授业天上来,将科学课堂搬上太空,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 如此科普,值得点赞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空间站搭起桥梁,天宫课堂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青年心。太空授课不仅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也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这种形式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的知识,在生动的太空实验中它也可以很有趣、很好玩。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地面提问,航天员在太空答疑,天地实时互动,让这堂科学课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科学本身就是求知、求真,而求知、求真动力来自那里?源于梦想,源于兴趣。古今中外,很多大科学家就是从小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与科学结缘并将一生献身科学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航天员王亚平曾经说过的这句话,至今仍萦绕在很多人耳畔。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保持着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热忱,为了梦想奋力攀登,航天事业才能向前发展。天宫课堂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天宫课堂中那些前所未知、与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现象,会让学生头脑中产生很多“为什么”,这便可能成为他们航天梦、科学梦最原始的起点。

    (摘编自张冬梅《天宫课堂:重新定义科普课》)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过饱和乙酸钠液体球三水合乙酸钠晶体粉末液体球快速结晶成“冰球” B . 表面沾上水的两块塑料板水在板间连成一座“液桥”“液桥”维持很大尺寸不断 C . 抛出物体的速度物体落地点越远第一宇宙速度等概念 D . 失重下冰墩墩沿抛出方向匀速前进物体运动的规律天宫授课选择实验原则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宫课堂既展示实验现象。又揭示科学原理。“热冰”“液桥”、浮力消失实验都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B . 太空授课不追求知识的高深、概念的复杂,强调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利用问题引导探索、通过探索得到答案。 C . 天宫课堂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D . 天宫课堂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或可带动形成一批科学有趣、严谨生动的科普活动。
    3. (3) 天宫课堂的科普方式“值得点赞”,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值得点赞”的缘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