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海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 , 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乎?”王曰:“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错质务明主之长,臣之论也。是以贤君静而有道民便事之教动有明古先世之功为人臣者穷有弟长辞让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君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敌弱者,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无尽百姓之劳,而享往古之勋。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王遂胡服。

    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循法无 , 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间。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武灵王平昼闲居》,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以贤君静而有道/民便事之教动/有明古先世之功/为人臣者穷/有弟长辞让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君臣之分也 B . 是以贤君静而有道民便事之教动/有明古先世之功/为人臣者穷/有弟长辞让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君臣之分也 C . 是以贤君静而有道民便事之教/动有明古先世之功/为人臣者/穷有弟长辞让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君臣之分也 D . 是以贤君静而有道/民便事之教/动有明古先世之功/为人臣者/穷有弟长辞让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君臣之分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侍坐”的含义相同。 B . “狄之利”句中“利”的含义,与《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句中“利”的含义不相同。 C . 甲兵,指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或者军队,也用作军事的代称。文中可解释为兵力。 D . “循法无愆”句中“愆”的含义是拖延,与《卫风·氓》“匪我愆期”中“愆”的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武灵王面对肥义的揣度,从做国君措臣子的职分两个角度分别加以阐述,并且做出要推行胡服骑射的决定。 B . 武灵王认为众人必定会非议他的改革措施,因为他觉得取得盖世功业和有独到见解的人,必然会遭受这些。 C . 武灵王认为读书之人因拘泥于习俗,无法做到高瞻远瞩,进一步指出习俗要随时事而变,不应拘泥于古法。 D . 武灵王决定推行改革,赵文不服进谏,武灵王能摒弃世俗的见解,勇敢地克服困难,最终得到赵文的理解。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

      ②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

    5. (5) 武灵王是从哪两个角度反驳赵文观点的?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