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广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武帝元朔三年。初,匈奴降者言:“月氏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得亡,乡月氏西走,至大宛。大宛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并南山,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伊稚斜逐於单,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之属,皆大国,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遣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欣然以骞言为然。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厦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 B . 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 C . 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 D . 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朔,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中指汉武帝使用的年号。 B . “月氏故居”中“故”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中的“故”字含义不相同。 C . “骞得间亡”中“间”与“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间”字含义相同。 D . “会伊稚斜逐於单”中“会”与“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中的“会”字含义不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骞出使月氏途中,被匈奴抓获并扣留十多年,但他一直不忘祖国,坚守汉使职责,保存着汉朝使者的符节。 B . 张骞乘匈奴内乱逃回汉朝,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并建议对西域各国采用威逼利诱的策略。 C . 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自盐泽以东去往西域的道路变得畅通。汉武帝采纳了张骞招纳西域各国为藩臣的建议。 D .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先到乌孙,后又分别派副使前往联络大夏等许多国家,最终与西域多国建立了来往关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②乌孙发导译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