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乌鲁木齐期中) 文学类文本阅读

    曾经的菖蒲

    方华

    ①秋后的菖蒲,生长得繁茂葱茏,在湖塘河沟边竖起一道绿色的屏障,是水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②“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大堤曲》。时光易逝,但菖蒲青青。人到中年的我,每在郁郁的菖蒲丛边彳亍,总会想起那遥远的童年。

    ③夏末秋初,菖蒲抽薹,会结出一个个的圆柱状的棕色的蒲棒,乍一看,极似串在一根木签上被烤过的火腿肠。在我孩童时,还没有火腿肠这种食品,只知道这蒲棒采回家,母亲可以用它做枕头芯,又软又轻,枕在头颈下很舒服。

    ④面包一般松软的蒲棒会在风中爆开,白色的绒花洒落蒲叶和水面。蒲棒成熟的时候,若和母亲一起正从菖蒲丛边走过,母亲会折下一两枝给我,我鼓起小嘴使劲地吹,快乐的笑声就和着绒花在田埂上、蓝天下,随风飘散。

    ⑤一日闲暇,在郊外的湖边漫步,看见蒲丛边有拍婚纱照的,摄影助理的手里即拿着几只蒲棒,在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按动里,洁白的蒲花被吹散,漫天飞舞,营造出非常浪漫的氛围,让我感到意外惊喜。

    ⑥幼时,母亲可能怕我们玩水失足,经常恐吓:不要到水边去,那里有蛇、水獭猫。可这样的警告实在敌不过菖蒲丛中那些诱惑。

    ⑦菖蒲丛中的水域,会有野生的菱角,是物资匮乏时代孩子们喜爱的美食。也有一些零落高举的莲蓬,成为孩子们的惦念。运气好的话,还会在那些或与芦荻杂生、或被黄色的浮萍花围绕的蒲丛中,捡到水禽生下的蛋。

    ⑧捡到硕大的大雁或鹭鸟留下的鸟蛋,会喜滋滋地用衣角兜回家。虽然会得到母亲的一番呵斥警告,但也会在随后的饭碗中品尝到一顿难得的美味。

    ⑨母亲也会破例亲自带我们到水边去。在烈日下,母亲用镰刀割下一人多高细长的蒲叶,顺便收摘一些孩子们够不着的菱角、莲蓬,丢给站在埂上的我和妹妹。割下的蒲草,母亲会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一连几日编织蒲垫、蒲扇。

    ⑩夜晚,摇着小小的蒲扇扑打飞舞的萤火,或是坐在散发着香气的蒲垫上,看满天的星光,听母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真是一件美好而惬意的事。

    ⑪《本草·菖蒲》上载“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菖蒲叶形似剑,香味浓郁,有解毒祛邪之效,故中国人有在端午时,在门窗上悬蒲叶以避疫护佑的习俗。这种习俗在江南尤为兴盛,是江南水域密集、菖蒲丛生的缘故吗?

    ⑫在我幼时,每逢端午,母亲也将蒲叶与艾草同插在门楣上,以保佑家事安康。只是,我现在蜗居城市多年,一被所谓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浸染,一是难得有与菖蒲亲近之机,而母亲也早已与我天各一方,端午门前悬蒲叶的习俗也渐渐淡忘失却。

    ⑬某日,在一朋友家,见一硕大的陶瓷盆中养着一丛极似菖蒲的植物,只是没有水湄边的蒲叶挺拔野性,叶色是一种嫩青,不是墨绿。问朋友,竟真是菖蒲。原来,菖蒲在中国文化里还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真是孤陋寡闻了。

    ⑭于是得知,因菖蒲碧叶葱茏、根似白玉,凭水临石、清静高雅,又有驱蚊灭虫、香味清新的功效,自古即有人莳养。据说,古人夜读,就常置一盆菖蒲于案,以免灯烟熏眼之苦。

    ⑮ 友人告知我自古传下的莳养菖蒲的方法:“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怪不得我见了朋友家中的菖蒲不敢相认呢。

    ⑯“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我还是喜欢那一片水域边自然生长的菖蒲,这种思念,正犹如元稹这一行诗句所表达的,思念犹如菖蒲,疯狂地滋长,满天飞舞,穿越漫漫时空。

    ⑰席慕容在一首《菖蒲花》中写道:“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但是不可以/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当天色转暗风转冷/当我们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

    ⑱在这样一个秋天,这样一个菖蒲葳蕤的日子,想起菖蒲,想起以菖蒲做背景的那些身影,思念也如秋日蒲草一般葳蕤。只是,菖蒲岁岁重生,而我们,却再不能与往事相拥。

    (选自《散文》2020年第2期《水湄三篇·菖蒲》,有改动)

    1. (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第一段写秋后的菖蒲繁茂葱茏,在河边竖起绿色的屏障,是水边的美丽风景,直接点明描写对象,引出后文与菖蒲有关的童年往事。 B . 第⑫段写人们都不再在端午节悬挂菖蒲叶的事实,说明在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的浸染下,这些陋习被破除消失了。 C . 后文关于朋友家菖蒲的描写,一句“竟真是菖蒲”,写出了我看到菖蒲仿佛熟悉又不敢相认的情状,表达了我对“菖蒲”的思念之情。 D .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清新明丽而又含蓄隽永。
    2. (2) 本文写了与菖蒲有关的哪些童年往事?
    3. (3) 引用诗文是本文一大特色,请以第⑪节为例分析其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