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上·中期末) 说明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

    王盛

    ①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

    ②许慎的《说文》中讲:“亭,亭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记载:“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

    ⑤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宫的上建有“翠微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在唐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其中亭就十八座之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吏、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等等。

    ⑥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到建亭的构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

    ⑦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了中国古典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

    (节选自《浅谈中国亭建筑》,有删改)

    1. (1)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亭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的建筑,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驿亭、邮亭、园亭等。 B . 在春秋战国时期,亭发挥了很大作用,既可以伺候望敌,又可以维持地方治安。 C . 亭在唐代一些宫苑中成为重要的景观,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建筑。 D . 宋代筑亭把亭和人工景观相结合,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
    2. (2)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篇就对亭的总体特征进行说明,并强调了亭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B . 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大致”是对“亭”字出现的时间表示估计,用语准确。 C . 第④段举兰亭的例子,说明亭子性质随着社会的变革由观赏性转向实用性。 D . 按时间顺序,先总后分,说明亭在造型、性质、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3. (3) “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下列关于中国古亭如何讲究意匠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明清时期的亭筑,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十分纯熟。 B . 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 C . 重视亭的造型、建亭的位置选择,对周围环境的配置也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 D . 人们寻求寓情于物的景观组织,把建亭的构思融入到人的主观意念、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之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