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念烟火味
徐立新
①傍晚,在下班的途中,我闻到了一股浓烈而久违的烧烤味——羊肉串正在炭火上嗞嗞作响。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城市里的饭店、路边摊皆关闭,烟火味消失殆尽,生活也随之少了热气腾腾。而今,烟火味渐回街巷,这一幕让我激动不已!
②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我出生在乡下,儿时的饭菜饮食,以及成长的每个日子,无不浸染着烟火之味。
③那时,我们村是清一色的砖瓦平房,一个个烟囱笔挺挺地立在各家屋顶之上。一日三餐,一缕缕炊烟从烟囱里飘出来,带着各自的滋味,钻入我的鼻腔,让我得以轻松地识破各家铁锅里的烹饪秘密:粗茶淡饭,抑或美馔佳肴。
④烟火味袅袅而起,村庄便活了。对母亲而言,烟火味就是家之味。做饭炒菜时,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辈子,燃尽她柴米油盐的一生。
⑤受母亲影响,我也对烟火味情有独钟。空闲时,会为她看火加柴,感受柴火烟、油烟在身边四散弥漫开来,继而,嗅到诱人的菜饭之香。那些烟火,为锅灶镀了一层层温暖之色,也让母爱之味历久弥深。
⑥经年的烟火味,经母亲之手,如柔水般,从厨房里渗出来,伴我穿过童年,来到青葱岁月。
⑦那一年,正在县城读书的我,寒假前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回家途中又逢冬雪飞降。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就像你脚下的鞋袜,偶尔会湿,但只用烟火烤熏一下,就会干起来的。”果然,鞋袜很快便干了,全身也热乎了起来。之后,母亲又从火盘里掏出一个烧熟的、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屋外,大雪纷飞天地间,而我的心头已冰消雪融:盆中炭火犹旺,手中红薯犹热,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⑧烟火烹饪平淡,日子就有了难以割舍的滋味。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在母亲看来,家里烟火味越浓,便是人丁越兴旺,亲情越浓烈。她期盼儿女后辈们常回家,人多,厨房便往来不绝,烟火味便一遍一遍流出厅堂,窜出院门,带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⑨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佳节时令,总要把全族人召集起来,吃顿团圆饭。她和婶娘们,就是宴席的“大厨”,在院子里摆开几口大锅,让柴火在锅下噼啪地烧着,白烟在空气中肆意地缭绕着,菜在锅里咕噜地响着。母亲乐见坐等开席的族人们在明火朗烟中,聊着天、打着牌。她说,这样的日子才是入了味的。
⑩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她和乡下很多女性一样,用与生俱来的烟火味,打理着村庄的一个个日夜,让如我般的孩子们,在故乡的烟火味中成长、远行。
⑪定居城市后,我发现越来越难以和烟火味亲近了——厨房和餐厅里的烟火味,被死死屏蔽在后堂里,让人难以见到,难以闻到。好在,夜宵排挡摊上依旧有烟火味,一个个临时支起来的锅灶,在夜色笼罩下烟火四起,猛火和青烟在肆意地撩拨着一颗颗不眠的心,慰藉、熨贴着一个个疲惫的灵魂,让人有家的温暖。饱腹的是食物,抚慰人心的,则是那烟火之味。
⑫儿时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知小火炉的深意所在。现在才明白,诗人眼中,炉火正旺便是寒冬腊月里的烟火味,是他待友会朋不二的邀约之词和款待之物,就像母亲当年用火盘、火厢迎接失落的我一般。
⑬人到中年,我最念烟火味。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
(《合肥日报》2020年6月7日 有删改)
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
【链接】
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地摊经济让更多的人,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安心地找到属于自己的“摊位”。小地摊,大民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只有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归属感,更有烟火气。
(朱珂《盐阜大众报》2020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