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和平模拟)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北之塞      惩:惩罚。 B . 置土石?        焉:哪里。 C . 始一焉          反:同“返”,往返。 D . 而不平?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2. (2)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达于汉阴 B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 寒暑易节 D . 其如土石
    3.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 B . 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他们都反对愚公移山,只有“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帮助愚公,衬托了移山之艰难。 C . 文章中对人物的称呼暗含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例如“愚公”的“公”是敬称,“智叟”的“叟”则似乎略带不敬。 D . 随着情节的发展,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