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说,自古有之,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 , 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有删改)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 . 相党引以为朋者                     暂:暂时 C . 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嘲笑 D . 夫兴亡治乱之                       迹:事情
    2. (2)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闻朋党

      ②舜亦不疑而皆用

      ③大凡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

      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A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观点的一组是(   )
      A . ①小人所好者,利禄也                    ②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B . ①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②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C . ①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②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D . ①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                ②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 文章起笔不凡,鲜明地点出全文的主旨。开头一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B . 第2段通过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 . 第3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宗杀害名土的史实,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 . 文章不讳言朋党,引用史实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②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6. (6) 请简要分析在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