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上海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多少汉语表达的滋味泯灭于动辄“死去活来”的流行语

    徐默凡

    ①近来,不少简单粗暴型的网络流行语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一点点小成果就是“ yyds(永远滴神)”,一点点小激动就是“awsl(啊我死了)”,不管是赞叹还是嘲讽说一句“绝绝子”总没错……

    ②上述流行语的语义共性都是极度夸张,语不惊人死不休,靠极致性表达实现大众广泛传播的效应。其实,日常语言中的高程度表达也很常见,汉语中的相关词语就有“很”“非常”“特别”“极其”“厉害”等,但是网络语言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极致表达大量涌现,带有浓烈的夸张色彩;二是随意使用最高级,导致语义贬值严重。这些极致表达和传统的程度副词相比,因为其生动形象的隐喻属性,无疑具有更大的新鲜感和更大的冲击力,但是也带来了语词世界的“通货膨胀”。

    ③我们来考察一下 yyds的演变过程。yyds最早出现在电竞圈,被游戏主播用来赞扬电竞选手出神入化的游戏操作。在出圈以后,yyds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来赞美人物,也可以用来赞美国家、机构、组织,进而扩展到事件、事理、事物等,一切皆可成神。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应的就是“封神”的门槛不断降低,只要略有优点,都可以yyds,比如“高二1班yyds!”“盐水棒冰yyds!”……到了这一步,yyds已经变成了一个口水词,主要用于宣泄情绪,没有太多的表达价值了。

    ④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成百上千的社交好友,每个人都在社交软件上“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一个新鲜的用法通过几何级数的病毒式“传染”,在短短一两天内就可以风靡全国。按照语用规律,一个语言形式使用频率越高,适用的场域就会越广,但是语义泛化、语义贬值也就会越严重,新鲜感很快就会过去。由于变换快速,升级换代频繁,就给我们留下了极致表达汹涌澎湃、势不可当的印象。

    ⑤网络交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播特点——交际双方不在同一空间,不能交流现场信息。交际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表情达意”,网络交际能“达意”,但“表情”有很大的欠缺。只要细加体察,我们就会发现极致表达是增强网络情感交流的重要补偿手段。极致性词语除了具有程度义以外,更多是在表达情绪,“神”“哭”“死”“疯”“爆”这些语素都富有形象色彩和情感色彩。因为这些情绪不能借助现场因素有效表达,所以只能通过夸张的语义来曲折传递了。

    ⑥极致词语的泛滥使用,显然会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产生一系列影响。首先,不管什么情况都是最高程度,也就失去程度表达的价值。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事件是纷纭复杂的,人物是性格迥异的,事物是千姿百态的,如果都用一句“奥利给”或者“ yyds”来一以蔽之,在失去表达丰富性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表达的精确性。

    ⑦其次,大量极致词语不仅语义泛化,缺少明确的语义特征,而且在语形上也往往“粗制滥造”,没有语言美感和语言智慧。 yyds、awel只是拼音缩写,“夺笋”“碉堡”是没有营养的谐音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番热闹之后,留下的可能只是满地垃圾。

    ⑧更值得警惕的是,滥用极致词语会对我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深远影响。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滥用极致词语会诱导简单化的思维方式。我们观察对象,思考问题如果下意识之间跃出脑海的都是极致性词语,就会使我们不再去辨析对象之间的精细差别,不再去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语言把简单的表达模式强加给我们,我们不知不觉就成了语言的奴隶。

    ⑨滥用极致词语还会导致思维活动的情绪化倾向。重要的似乎不再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是主观情绪的宣泄,长此以往难免使人的情绪表达重于事实表达,甚至忽视事实,把本能的情绪反应凌驾于缜密的理性思维之上。

    ⑩咬文嚼字,咬嚼的是生活的滋味,咬嚼的是思维的品质。让我们在流行语脱口而出之前,停下来慢慢想一想,是否还有更贴切、更精致的表达?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 (1) 第②段加点词“通货膨胀”在文中的意思是
    2. (2) 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
    3. (3) 下列公众号文章标题不可以用来印证“滥用极致词语会对我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项是( )
      A . 美哭了的只此青绿和唐宫夜宴 B . 冰雪公主谷爱凌,yyds C . 绝绝子的热播新剧,强烈推荐 D . 必看!那些历史上的神转折
    4. (4)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汉语表达需有丰富的语义与精美的语形,不能泯灭于动辄极致性表达的流行语。 B . 当代人钟爱极致性表达流行语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准确表达情绪,开展情感交流。 C . “夺笋”等谐音梗的问题在于缺乏语言美感和语言智慧,因此无法长期留存使用。 D . 日常表达中应有咬文嚼字的习惯和态度,在正式表达前仔细思考用语的准确性。
    5. (5)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下列调查结果产生的原因。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 76.5%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70.9%的受访者认为出现语言贫乏是由于互联网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65.4%的受访者归因于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