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上海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王朴,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 , 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后李业等教隐帝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三家之客多及,而朴以故独免。

    ②世宗即位,授比部郎中。 是时世宗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 , 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大臣问治道,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言用兵之略,献《平边策》。世宗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③朴为人明敏多才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显德二年,诏朴校定大历,为《钦天历》。六年,又诏朴考正雅乐,乐成而和。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④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过故相李穀第,疾作,仆于坐上,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⑤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 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内修制度,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

    (节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注释】①隐帝:指后汉末代皇帝刘承祐。②世宗:指后周皇帝柴荣。③并:并州。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

      归而卒

    2. (2) 给加点词选出正确的解释:数大臣问治道( )
      A . 关心 B . 拜访 C . 回头看 D . 顾虑
    3. (3) 给加点词选出正确的解释:世宗已知朴( )
      A . 很,非常 B . 平素,一向 C . 文雅 D . 美好
    4. (4) 把第③段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5. (5) 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是时世宗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

    6.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王朴审时度势,东归避乱免难。他预感内乱即将发生,就离开朝廷,东归故乡。后来,汉隐帝诛杀杨邠等人,他们的门客大多受到牵连,而王朴却得以幸免。 B . 王朴建言献策,支持世宗征伐。在比部郎中任上,他进献《平边策》分析战争形势。周世宗即位后,他力排众议,劝说周世宗改变主意一举攻取了江淮地区。 C . 王朴善于规划,极有艺术才情。他留守京师时,拓广新城,畅通道路,使京城更加壮阔宏伟。他遵从诏令校定大历,写成《钦天历》;后考正雅乐,乐成很和谐。 D . 王朴殁于疾病,身后享有殊荣。他受周世宗派遣巡视汴河口,回京时到前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而亡。周世宗亲临丧礼,几次痛哭,追赠他为侍中。
    7. (7) 本文第⑤段说:“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你认为这一评价是否合理?请结合本文第①段和第②段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