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武威期中)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赋予我们自信与底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贵州草海护鸟员、甘肃沙漠护林员,在帮助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自身脱贫;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8500吨的钢结构,通过智慧制造完成精准设计和装配;菌草技术不断走出国门,在很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展现今日中国的卓越成绩和造福世界的壮美画卷。今天,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好故事正在被国际社会熟识,开放而自信的中国在世界舞台绽放出别样光彩。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责任。匠心独运的场馆“冰丝带”“雪如意”,活泼敦厚的“冰墩墩”和喜庆祥和的“雪容融”,开闭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每一处充满“中国味”的细节,都彰显了2022年北京冬奥的人文之美。这背后,凝结着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中国形象体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日常言行中,人人都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我们应当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争做精彩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和讲述者。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积极主动发声,将真实信息、真实故事源源不断地注入国际信息库,让正确的声音响亮起来。

    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种情感。展现国家形象,是爱国主义情感的真情流露。“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方志敏曾如此憧憬一个可爱的中国,如今已然化为灿烂的现实。对于祖国,身处这样伟大时代的每个中华儿女,没有理由不去用心礼赞和讴歌,没有理由不去用情告白和展现。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充满自信和底气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摘编自徐文秀《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材料二:

    “可信”展示的是中国的公信力,“可爱”展示的是中国的温润度,“可敬”展示的是中国的责任感,这些都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沉淀下的文化特质。君子礼序背后的可信,人伦和合背后的可爱,大同理想背后的可敬,是中华文明不间断传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明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经由“中国”到“全球”的过程,需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切实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具体来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让海外受众“认识”我们,即让其更多接触到承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内容,如创意文化作品、视听传媒产品等;第二步是让海外受众“认知”我们,即让其懂得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内涵、典型观念;第三步是让海外受众“认可”我们,也即让其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理念、价值、情感、情怀等产生自发的认同和赞誉。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实际上是经由“认识度”“认知度”最终实现“认可度”的逻辑。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叙事方式上,应以默默浸润、细微切口、日常情感的动人力量,唤起海外受众强烈的共情感,增强其对中华文明的亲近感;在传播渠道上,可考虑加强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依托和借力,让传播更贴近海外受众的日常生活;在传播主体上,可考虑发挥非官方主体力量的补充作用,让民间传播成为中华文明跨文化传播的一抹亮色;在价值表达上,可考虑寻找既能够展现中国文化标识性、本土性、独特性,又能够为全球所共享的价值点,着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国别进行“精准传播”。一则,我们可以考虑首先建成区域性文化中心,从影响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中国家开始,继而逐步实现全球性的文化影响、文明贡献。二则,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社会背景、人群习惯等差别,在文明交流互鉴时践行"一域一策""一国一策",以精准了解、精准传递的方式增强中华文明在各个具体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度。同时要看到,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国家形象的全球塑造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部门、媒体、企业、个人以及各类团体、机构等多样主体的通力配合、久久为功,以真诚之心、坚守之志,在日积月累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摘编自刘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2年北京冬奥中充满“中国味”的细节,彰显了人文之美,体现了中华儿女展现中国形象的责任感。 B . 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关键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C . “可信”“可爱”“可敬”都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沉淀下的文化特质,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 海外受众从“认识”中国到“认知”中国,最后“认可”中国,这一过程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国家,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充满自信和底气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形象走向世界。 B . 材料一多次提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充满了自信与底气,这个自信来源于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 C . 以官方传播为主、民间传播为辅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有利于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D .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别,要以精准了解、精准传递的方式使各个具体国家和地区在尊重自身文化的同时认同中华文明。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电视剧《埃博拉前线》以2014年中国援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事迹为原型故事,表现了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谊和中国的国际担当。 B .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以和为贵”“兼爱非攻”等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融于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C . 为了宣传中国速度、中国深度、中国高度,《大国重器》《港珠澳大桥》《种子种子》《大国粮仓》《创新中国》等一部部影片被拍出。 D . 《我在故宫修文物》《遇见工匠》《与丝路打交道的人》等纪录片,展现了文化传承者的“工匠精神"和"择一事、终一生"的境界哲思。
    4.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5. (5) 同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话题,两则材料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