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安徽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惠王食寒裺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入问曰:“王安得此疾?”王曰:“我食寒裺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法废而威不立也;谴而行其诛,则庖宰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弗忍也。故吾恐蛭之见也,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者必以秕,毋敢以粟。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粟而易一石秕。吏请曰:“以秕食雁,为无费也。今求秕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以秕食雁,则费甚矣。请以粟食之。”公曰:“去!非而所知也。夫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也,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弗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取仓之粟,移之与民,此非吾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而已。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吾何择?”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

    齐桓公之始也,翟人伐燕,桓公为燕北伐翟,乃至于孤竹,反而使燕君复召公之职。桓公归,燕君送桓公入齐地百六十六里。桓公问于管仲曰:“礼,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则燕君畏而失礼也。寡人恐后世之以寡人能存燕而之也。”乃下车,而令燕君还车,乃割燕君所至而与之,遂沟以为境而后去。

    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谕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

    (节选自贾谊《新书·春秋》)

    埋蛇恶复见,叔敖贤也。贤者之行,岂徒埋蛇一事哉?前埋蛇之时,多所行矣。禀天善性,动有贤行。贤行之人,宜见吉物,无为乃见杀人之蛇。岂叔敖未见蛇之时有恶,天欲杀之,见其埋蛇,除其过,天活之哉?(节选自王充《论衡·福虚》)

    1. (1)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人A闻B之C皆D谕E其F能G仁H也I及J为K令L尹M未N治O而P国Q人R信S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家”这个词现代汉语还在使用,只不过词义有所转移,文中指的是国家或官府。 B . “伯”文中同“霸”,古代诸侯会盟的首领,齐桓公在管仲帮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C . “朝”在文中是使动用法,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朝”用法相同。 D . “石”与《马说》“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都是作为一种计量单位来使用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惠王吃凉菜发现有水蛭,因担心水蛭被人看见后不好处置,就直接吞食了。令尹认为这是有仁德的表现,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B . 邹穆公认为,用二石粟米换百姓一石秕谷来喂养鸭鹅,并不是浪费;而粟米从国家仓库转移到百姓家里,是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 C . 齐桓公带兵帮助燕国成功地抵抗了翟国的攻击后退兵回国,燕国国君失去礼节一直送齐桓公到齐国境内,这是因为燕君敬畏齐桓公。 D . 孙叔敖之母看到外出游玩回来的儿子忧心忡忡,吃不下饭,就询问缘故,当得知真相时,孙叔敖之母就安慰并夸赞了孙叔敖。
    4. (4)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谴而行其诛,则庖宰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弗忍也。

      ②埋蛇恶复见,叔敖贤也。贤者之行,岂徒埋蛇一事哉?

    5. (5) 贾谊、王充对孙叔敖埋蛇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