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21年初,重启后的三星堆考古工作再次引起世界瞩目。与以往相比,这次考古工作不仅发掘出了大量的精美器物,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也是此次发掘工作的亮点之一。据参与考古工作的相关人员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环境就是一片田野,如今的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这些玻璃房子由探方工作舱、现场考古实验室、文物应急保护室、文物修复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组成。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实现考古发据、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考古工作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另一方面,也便于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广大网友实时收看考古发掘进展。
本次考古发掘工作极为复杂,难度极大,国家尤为重视。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之中,涵盖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保护技术、环境生物等9个专业,甚至为了探明祭祀坑的“火燎”情况,还邀请数十位专业消防人员参与研究。
(选自《文明宝藏——三星堆遗址》,有删减)
材料二: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精美牙雕残件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从陆续出土的精美文物看,三星堆遗址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昭告世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属性。以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为带动,做好三星堆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汲取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给养。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得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材料三:
三星堆文化以地域性鲜明的土著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其他地区的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和创新,呈现出独特而规律的文明特质。
浙江良渚、江西大洋洲、湖北盘龙城、四川三星堆,这些重大考古发现极大提升了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版图中的地位。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道路、格局、机制等重大课题。比如,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不仅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实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引发了中国文明史立足于世界的热烈讨论,并由此提出“中国方案”。这是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做出的了不起的新贡献。
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离不开数字化,博物馆应顺应时代要求,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文化文物传播的辐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让博物馆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让文物的价值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精神力量。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