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吾以为不然。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舜作室,筑墙茨屋,令民皆知去岩穴,各有家室。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汤夙兴夜寐以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乃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奉一爵酒不知于色,挈一之尊则白汗交流,又况天下之忧而任海内之事者乎?圣人忧民,如此其明也,而称以无为,岂不悖哉!

    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为天下强掩弱,众暴寡,诈欺愚,勇侵怯,怀知而不以相教,积财而不以分,故立天子以齐一之。为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绝国珠俗、僻远幽间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

    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观之,则伊尹负鼎而千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转鬻,管仲束缚,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干世主 , 非以贪禄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

    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权自然之势,而曲敌不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谓其感而不应,迫而不动者。若夫以火㷬井,以淮灌山,此用己而背自然,故谓之有为。

    (节选自《淮南子·修务》)

    【注】①鸣条:地名。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A五B圣C者D天E下F之G盛H主I劳J形K尽L虑M为N民O兴P利Q除R害S而T不U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致聪明”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B . 石,古代容里单位,常用容里单位有升、斗、斛等,学者通常认为斛和石相通。 C . “又况赢天下之忧”与“赢粮而影从”《过秦论》)两句中的“赢”含义不同。 D . “积财而不以相分”与“不耻相师”(《师说》)两句中的“相”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写了圣人忧民的表现,第二段写得较为详细,第四段写得简略,二者详略有所不同,目的也不一样。 B . 古代拥立帝王除了要满足他们的欲望外,还因为天下出现一些以强凌弱、以多欺少等不好的现象,拥立帝王来使天下团结平等。 C . 作者认为用火去烘烤井水,将淮水引上山岗浇灌,这些都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违背的是自然规律,这可以称之为人为做作。 D . 本文立论方式先破后立,第一段引述他人对“无为”的看法,作者对此表示反对,最后一段明确提出了自己对“无为”看法。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②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干世主。

    5. (5) 同是忧民,神农、尧、舜分别忧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