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赣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平之役,平都君说魏王曰:“王胡不为从?”魏王曰:“秦许吾以垣雍。”平都君曰:“臣以垣雍为空割也。”魏王曰:“何谓也?”平都君曰:“秦、赵久相持于长平之下而无决。天下合于秦,则无赵;合于赵,则无秦。秦恐王之变也,故以垣雍饵王也。秦战胜赵,王敢责垣雍之割乎?”王曰:“不敢。”“秦战不胜赵,王能令韩出垣雍之割乎?”王曰:“不能。“臣故曰,垣雍空割也。”魏王曰:“善。”

    战国策·魏四·长平之役》)

    材料二

    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

    (《战国策·赵三·秦攻赵于长平》)

    材料三

    秦攻赵长平,齐、燕救之。秦计曰:“齐、燕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中秦之计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赵,则明日及齐、燕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 , 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 , 则为国计者过矣

    (《战国策·齐·秦攻赵长平》)

    [注]①从:通“纵”。②垣雍:地名,战国时诸侯争夺之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北。③漏壅:漏瓮。④焦釜:烧焦的锅。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义[A]救[B]亡[C]赵[D]威[E]却[F]强[G]秦[H]兵[I]不[J]务[K]为[L]此[M]而[N]务[0]爱[P]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善于述事明理,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 B . “引兵而归”与“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两句的“引”含义不同。 C . “言与之”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含义相同。 D . “今日亡赵”与“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国会把垣雍归还给魏国,所以魏王不实行合纵,即使平都君劝说,魏王也不答应。 B . 赵王难以决定是否给秦国六座城邑,楼缓认为自己刚从秦国回来,对此不合适表态。 C . 秦国攻打赵国长平,齐燕两国前来救赵,如果齐燕团结一致,秦国就打算退兵罢战。 D . 赵向齐借粮,齐不理睬;但苏秦认为齐燕赵就像牙齿跟嘴唇的关系,应当救援赵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恐王之变也,故以垣雍饵王也。

      ②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中秦之计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