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龙华期中) 文言文阅读

    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和。赵计未定。楼缓[注]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

    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救矣。”

    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曰:“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知秦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诚听子割矣,子能必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楼缓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楼缓之言告。虞卿曰:“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 , 则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愈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固不止矣。且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义之心。其求无已,而王之地有尽。以有尽之地给无己之求,其势必无赵矣。王必勿予。”王曰:“诺。”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

    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注】楼缓:赵人,仕于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楼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 B . 楼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 C . 楼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 D . 楼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诺,在文中表示同意对方的观点。成语“唯唯诺诺”中的“诺”字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B . 爱,文中指怜恤,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性本爱丘山”的“爱”字意思不同。 C . 诚,文中指假如,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诚能见可欲”的“诚”字意思相同。 D . 与,文中指给予,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的“与”字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国在攻破赵国城邑长平后,派使者索要城池作为讲和条件,赵王拿不定主张,先后征询楼缓、虞卿的意见。 B . 赵王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秦国一定是会不遗余力攻打赵国的,秦国攻破赵国城池却主动撤兵应该另有原因。 C . 楼缓认为虞卿并不能真正了解秦国人,听从他的意见可能有风险,但他自己也不能确保割地求和一定有用。 D . 虞卿主动请求去见齐王,商讨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在虞卿回到赵国之前,秦国已经又派使者来到赵国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②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

    5. (5) 司马迁曾评价虞卿对事情的判断非常精准(“虞卿料事揣情,何其工也”),请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