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尖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各成员之所以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不仅在于共同的血缘纽带和地缘关联,更得益于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彼此认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生活智慧,创造了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在“血缘—地缘—文缘”的价值序列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实现从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跃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价值整合与创造。当前,从文化层面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共同体”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结构向度。“多元”指称的是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表达范式;“一体”指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的集中表达,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主线和价值公约数。多元一体既指明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又内蕴着各族群间的文化平等与价值共生。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多元文化的蓬勃张力。我国近代思想家杨度在其《金铁主义说》一文中指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中国不同族群间的整合与融汇不是诉诸暴力征服,而是通过文化吸引和价值包容来实现。

    从结构向度上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关键是要去追求多元一体的文化生命认同,构建互养相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继往开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时序向度。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继往开来的时序向度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命体系。在近代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一方面,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使中国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归咎于传统文化的积弊,从而兴起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浪潮;另一方面,在抵抗侵略中所唤醒的民族主义意识使得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抱有足够的警惕。山河破碎带来的文化自卑令中国人难以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文化关联,因而不能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当前,我们要建立科学的“传统——现代”审思方式、价值评判标准、文化话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现代”的历时性文化构建与世界各民族共时性的文化互鉴有机结合起来。

    包容开放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空间向度。在中西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境遇下,中华民族正在从空间向度上构建起包容开放的共同体文化,努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性文化建构来丰富人类现代性的文明内涵,进而提升各族人民对“共同体”的价值归属。当下,西方国家仍掌控着文化博弈的主动权,文化冲击、价值渗透从未间断,他们试图凭借话语优势竭力维持世界文化交往的“中心——边缘”结构。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系统作为独特价值标识,理应在平等的文化交往中得到尊重,在求同存异中达到彼此交融与理解。(摘编自张九童、邹广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向度》)

    材料二:

    在关于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中,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存在一个“共同体团结悖论”:共同体是一种内部包容和外部排斥相结合的矛盾体。这些人认为:共同体是有边界的,共同体对内标榜的一切价值都无法推广到共同体之外;而且,往往正是在捍卫这些价值的名义时,不同共同体之间才会发生持续的争夺和对抗。这样看来,似乎如挪威学者斯特杰诺的观点:“共同体内部的团结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对共同体外部成员的排拒和不团结的指向。”正是基于“共同体团结悖论”的民族国家利益观,一些西方学者对我国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产生了曲解和误读。

    “共同体团结悖论”真的必然存在吗?

    中国提出建设“两个共同体”的主张,即对内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共同体团结悖论”的论断,建设这两个共同体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这无疑是来自对司空见惯的盘剥、抑制、打压他国,只求自身发展的“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秦刚在接受美国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时表示:竞争不是拳击比赛,而应该是赛跑,双方相互促进,都发挥出最佳水平。

    《世界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帮助各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指出:俄乌战争迅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的难民危机,同时对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了严重冲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表明,人类在病毒面前是命运相连的整体,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重要国家,力所能及地为世界抗疫提供医疗物资等,都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稳定与发展的贡献。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秉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不会因为中国的发展而挑战他国,不会挑战区域及世界秩序,不会导致“共同体团结悖论”。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中国理念,坚持中国道路,传达中国声音,同时关切世界的团结发展,拥抱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亦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与承诺。

    (摘编自严庆《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体团结悖论”的破解》)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稳固的多民族统一体,各民族既呈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又有着文化的相通性和平等性。 B . 以共同体文化引领各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构筑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的平台,能够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认同。 C . 只有消除西方国家掌控的文化博弈的主动权及其依仗的话语优势,世界各民族文化才能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 D . 秦刚通过形象化的说法对“竞争”进行阐释,体现了包容开放的中国态度,同时也有力地回应了西方“某国优先”的论调。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追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的稳固性,有必要增强中华民族多元族群内在的文化聚合力。 B . 传统文化积弊产生的文化自卑是制约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一现代”的历时性文化构建的关键性因素。 C .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不仅要以包容姿态化解各族群间的文化隔阂,而且要加强与世界各族文明间的真诚对话。 D . 所谓的“共同体团结悖论”和西方所要维护的“中心——边缘”结构,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突出自己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3. (3)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包容开放特点的一项是(      )
      A . 魏源的《魏源集》中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B . 《论语·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 《北史·吐谷浑传》中说:“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D . 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 (4)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出自《礼记·乐记》,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智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5. (5) 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符合“共同体团结悖论”,材料二是如何针对这一观点进行驳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