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上·白云期末) 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学 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节选《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 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⑵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 余低 回 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择《史记 ·孔子世家》)

    【注释】 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 (1) 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人不知不愠/择其善者从之 B . 学而时习/学者宗 C . 而不习乎/十余世 D . 学而时之/诸生以时礼其家
    2. (2) 对有关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 . 甲文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是表示确数。 C . 乙文中“折中于夫子”中的“折中”可解释为:取正;调节,使之适中,现多指协调不 同意见,使各方都能接受。这里指以孔子为榜样。 D . 乙文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司马迁引用《诗经》的诗句来赞美孔子崇高的德行。
    3. (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4. (4) 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者们敬仰孔子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