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阿克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在我们祖先居住洞穴的年代, 门的雏形可能就产生了。大概有了家居意识,也就产生了门。山顶洞人住 的山洞,在洞 口挡些石块、树干之类的东西以作屏障,很可能就是原始人类的门。

    门是居住的室内与外界的出入口,有房屋建筑就得有门,它是居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门具有防 卫的作用,是一种安全设施。掩上门,外人无法窥视室内;插上门,则能控制出入,保障居所的安全。门的另一种作用是界定空间。门内是内部空间,门外则是外部空间, 以门为连接点, 内外空间清晰明了,这在中国古典建筑中表现得最为精彩。中国的古典建筑采用的是平面上横向展开的群体空间组织方式,由单体建筑组成院落,由院落组成建筑群,建筑群组成街坊,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在如此众多的建筑中,起界 定与连接作用的就是门。

    (摘编自《中国古建筑“门”的艺术特性》)

    材料二:

    垂花门是宅门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 (前院) 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

    出,二门不迈”的“二门” ,就是指宅门中的垂花门。垂花门用垂莲柱加深出檐不占地面很符合“二门”的功能需要。 妇女们在此寒暄、行礼、殷殷话别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果两根檐柱落了地,那门前能活动的地面就要受到很大 的局限,用不落地的垂莲柱,地面就宽敞多了,上边有遮阳挡雨的屋顶,再加上华美的垂花门的衬托,环境、  气氛均极恰当。

    (摘编《中国古建筑中的垂花门》)

    材料三:

    中国传统建制中,门也可称为“门户” ,将双扇称为门,单扇称为户,因此就有“门当户对”等说法。“门”一般 包括门楣、门簪、 门铁、门墩等重要构件。门楣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属于重点装饰部位,位于屋檐下方和门框 上方之间,常有“光耀门楣”的说法,奢华的门楣常运用雕刻、彩绘的手法装饰,而简单的门楣矮小且无装饰。门 簪专指一种形似妇女发簪起固定整个门作用的木构件,不同等级的门其门簪数量也各不相同。门铁是固定在门 板下方起保护作用的铁皮包装,一般位于“门”的底部正中位置。门墩又称抱鼓石,是放置在门槛两侧用以辅助大 门转轴的石质构件。

    (摘编自杨新兴《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中“门”的伦理》)

    材料四:

    门是内部生活世界与外部生活世界联系的端口。“门,闻也” ,按照段玉裁的解释:“闻者,谓外可闻于内, 内可闻于外也” ,故“门者,谓耳目也。耳目者,所以闻见也” 。 因此,关闭门分割了空间,开启门却能实现内与 外、 中心与边缘之间的有机联系,使门成为从封闭独立空间转变成开放连续空间的端口。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 人根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门的世界,“入地无门”描述的绝望人生境地,揭示的正是“门”的联系意义。

    (摘编自陈丛兰《由“门”管窥中国古代居宅伦理之堂奥》)

    1. (1) 根据材料,下列各图属于“垂花门”的一项是 (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山顶洞人在他们居住的洞口挡些石块和树之类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原始人类的门了,门的产生,大致反映了 原始人类的家意识。 B . 从造字法看,“門”属于象形字,它的字形很像门的样子;段玉裁对“门”的解释,偏重于其具有联系内外的功 能。 C . 在古建筑中,垂花门将外宅与内宅分开,其设计带有一定的人性化,能为妇女在此行礼、道别等活动提供较 大的空间。 D . 门簪指一种起固定整个门作用的木构件,封建等级地位不同,门簪数量不同;门铁是固定在门板下方起保护 作用的铁皮包装。
    3. (3) 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门”有怎样的实用性、艺术性和伦理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