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 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 ,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注释】①赵累:战国时期周王大臣。②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③甘茂:战国中期秦国名将。④周公旦:姬旦,周文王之子。⑤主: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典礼时拿的玉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⑥景翠: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将领。⑦煮枣:古邑名,战国魏地。

    1. (1) 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B .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C .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D . 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据守

      B . 朝济而夕设版

      焉:句末语气词

      C . 煮枣

      效:献出

      D . 东周

      德:感激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 . 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C .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主要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 .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 (5) 在评价烛之武时,有人称赞他是“辩士”“勇士”“志士”,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